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糖尿病合并抑郁状态人群的主要症候,初步辨别其证型。方法:通过对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2010年7月到2011年10月期间400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基本信息的采集及自评抑郁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调查。筛选出108糖尿病合并抑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其基本情况,包括年龄、婚姻情况、文化程度、职业、糖尿病病程、用药情况临床症状、舌象、脉象。通过临床症状,归纳分析中医证候特征。采用SPSS18.0软件,用频数法统计主要症状,聚类法进行症状分类,对不能明显聚类的零散症状,采用比对法,对照《中医内科学》,《实用中医内科学》,《中医诊断学》,《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国家标准》等相关内容,归纳分析其证型。结果:通过频数统计,得出108例糖尿病合并抑郁状态患者的临床症状出现频率>50%的有:乏力气短(99.10%)、烦躁易怒(96.30%)、情绪低落(89.80%)、口渴喜饮(87.00%)、失眠(87.00%)、心悸(80.60%),大便干结(76.90%)、健忘(64.60%)、食欲不振(59.30%),9个频率>50%的症候,与《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国家标准》“肝(脾)胃不和、心阴亏虚证”的主证相符。通过聚类统计,将症状分为两类。两类均有的症状是:乏力气短、烦躁易怒、情绪低落、口渴喜饮、失眠、心悸、大便干结,两类的区别在于:第1类的“多食易饥”症状,参照《中医诊断学》“胃火炽盛”相关表现,辨为胃火炽盛证。第2类的“健忘”、“食欲不振”、“头身困重”症状,辨为脾虚湿困证。运用比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诊疗症候术语标准》及《中医诊断学》中有关条文,将症状频率小于50%,且不能明显聚类的剩余症状进行证候分类:脾虚湿困证(脘腹胀、双下肢水肿、大便不爽、头晕、腻苔、细脉),肾气虚证(腰腿酸痛、小便频数、耳鸣、头晕、淡红舌、薄苔、沉细脉),肝阴虚证(胸胁闷痛、口苦、头晕、手足心热、视物模糊、红舌、弦脉、数脉),血瘀证(肢体麻疼、头痛、紫红舌、弦脉)。其中“肝阴虚证”属于“肝(脾)胃不和、心阴亏虚证”的范畴。结论:通过研究发现糖尿病合并抑郁状态患者是以乏力气短、烦躁易怒、情绪低落、口渴喜饮、失眠、心悸、大便干结、健忘、食欲不振9个症候为主要症候。以“肝(脾)胃不和,心阴亏虚证”为主要临床证候,其中“肝(脾)胃不和”主要表现在“胃火炽盛证”及“脾虚湿困证”两个方面,并以“肾气虚证”、“血瘀证”为其伴随证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