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围神经的缺损修复是神经外科一直面临的难题,常由交通意外、工矿事故、枪支伤等引起,损伤多为挫裂或缺损,手术吻合困难,常需神经移植修复。周围神经损伤后的修复效果并不理想,其原因除了与神经组织的高度分化、周围神经纤维的再生速度比较缓慢、再生神经纤维难以和靶组织形成有效突触联系外,周围神经损伤后的炎性/免疫反应可能也有重要影响。周围神经的炎性/免疫调节主要包括炎性因子的分泌调控和炎性细胞的浸润。因此,调节炎性细胞因子分泌的动态平衡和炎性细胞的活化是控制其炎性/免疫反应的关键。组织工程学的发展使细胞移植技术治疗神经损伤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表皮神经嵴干细胞(epidermal neural crest stem cell,EPI-NCSCs)能够分泌多种神经营养因子和血管生成因子等,同时自身还能分化为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能够分泌多种神经营养因子(NT-3/4/5,BDNF,GDNF,CNTF,NGF等),表达炎性蛋白(S-100,Nexin,神经胶质源性连接蛋白等),促进血管生成,髓鞘的再生,刺激神经元轴突的再生和导向。目前,这两种细胞在组织工程学中主要被应用于脊髓和坐骨神经损伤的修复中。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DL-lactide-coglycolide),PLGA)的生物可降解性能较好,常被用于人工神经中。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富含层粘连蛋白和胶原等促进细胞黏附生长的成分。因此,将ECM预置在PLGA神经导管中,有利于种子细胞在神经导管内的存活生长。为了研究EPI-NCSCs和OECs联合移植对大鼠缺损的坐骨神经修复过程的炎性/免疫调节作用。将细胞悬液(EPI-NCSCs、OECs、EPI-NCSCs+OECs)或等量的达尔伯克(氏)改良伊格尔(氏)(Dulbecco’s Modified Eagl’s medium,DMEM)培养基与ECM混匀后,分别置入PLGA导管中,用于修复缺失10 mm距离长的大鼠右侧坐骨神经。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DMEM组相比,术后1-3 w内Co-trans组IL-4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且在术后1、2、3 w时均有Co-trans组IL-4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单一细胞移植组的现象;术后3 d和1 w时Co-trans组IL-6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且在术后1 d和1 w时Co-trans组IL-6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单一细胞移植组;术后1 d、1 w、3 w时Co-trans组IL-13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且在术后3 w时Co-trans组IL-13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EPI-NCSCs组;术后1 d至3 w时Co-trans组TNF-α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且在术后3 w时Co-trans组TNF-α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OECs组。免疫组化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DMEM组相比较,1 w时Co-trans组抗炎因子IL-4和IL-13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而促炎因子IL-6和TNF-α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且1 w时Co-trans组M2亚型巨噬细胞数量明显增加,M1亚型巨噬细胞数量明显减少;3 w时Co-trans组活化的成纤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术后3、9 w时移植的绿色荧光细胞在神经再生端均有存活;9 w时进行神经移植体的纵切HE染色来观察再生神经形态,通过大鼠坐骨神经感觉和运动功能检测、腓肠肌湿重恢复率检测和神经电生理检测,Co-trans组再生神经组织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恢复均优于其他三组。研究结果表明,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后移植入EPI-NCSCs和OECs后可以改善损伤坐骨神经内炎性微环境,进而促进坐骨神经的结构重建和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