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时,上市企业需要十分谨慎地选择其承销商。除了发行上市公司本身的财务指标必须十分健康而且公司拥有诱人的发展前景外,选择一家高信誉的承销商将直接影响到公司能否顺利上市,而且最大效率的募集到所需要的资金。与此相应的是,如果承销商的信誉越高,承销商也就有能力去挑选一个优秀的上市公司,并通过保荐高质量的上市公司来进一步提高承销商自身的声誉水平,因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在我国这个新兴的证券市场上,随着证券市场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尤其是中小板、创业板新股IPO时的"三高"现象俨然成为关注的焦点。那"三高"的背后是否真是一个高质量的上市公司?面对诸多上市公司,是否高声誉券商所承销的IPO公司会是更高质量的公司呢? 本文首先回顾了外国学者对券商声誉和IPO企业质量关系的研究文献,研究结果表明,券商作为第三方信息中介,其声誉与IPO企业质量之间存在正相关性,券商的声誉的高低会被作为判断上市公司质量的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可以提出问题,即在中国是否也存在类似关系:即在中国这个新兴的证券市场,声誉高的券商是否也倾向于承销质量好的上市公司? 当然,为了研究的券商声誉与上市公司质量的关系,首先必须寻找到一种合适评价券商声誉的方法。本文总结了国外学者的研究结果,以Meginson和Weiss提出的MW排名法为基础设定的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综合考虑券商累计承销金额、累计承销企业数量和总资产排名法,建立一种对券商声誉进行排名的方法。同时考虑到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较快,本文采用2008~2011最近四年各券商的业绩,希望能够很大程度反映券商在证券承销市场上的最新声誉情况。 定义了声誉高的券商后,接下来针对创业板开通后,2010年和2011年中小板和创业板的IPO企业进行实证验证。首先,通过研究声誉高的券商在IPO时能给拟上市的公司带来更高的过会率和市盈率,间接推断拟上市的公司会更倾向于选择声誉高的券商。而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声誉较高的券商并没有给投资者带来更高回报的公司,即没有保荐质量更高的公司。事实说明,声誉假说在我国目前的证券市场上并不成立。 基于上述结论,重点分析为什么声誉高的券商没有给投资者推荐质量好的上市公司。究其原因可能与我国目前券商的声誉机制尚未形成、对券商行为缺乏约束力监管机构的不适度监管以及发行定价制度不完善等原因有关。分析过程基于了"绿大地"的案例,使得上述原因分析更具说服力。 最后,本文根据分析出的原因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促进我国声誉机制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