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宏观流动性呈现总体充裕、结构失衡的特点。受国际资本冲击和国内复杂金融形势的影响,银行体系流动性波动不断加大,"钱荒"事件更是时有发生。中央银行灵活运用公开市场操作这一货币政策工具,健全公开市场操作制度,扩大操作规模,完善操作工具组合,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水平。在此背景下,分析公开市场操作影响银行流动性的方式和机制,实证检验后金融危机时期公开市场操作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的调节效果具有较强的政策和实际意义。本文在充分研读国内外既有研究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展开研究。理论角度,本文在分析公开市场操作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认为公开市场操作主要通过影响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和货币市场利率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实证角度,本文选取2008年至2016年的相关数据,通过构建VAR模型,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实证检验后金融危机时期公开市场操作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效果。实证结果如下:第一,公开市场操作对我国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影响显著。第二,公开市场操作对我国商业银行贷存比的影响效果不明确。第三,公开市场操作回购利率对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的影响比较显著。针对实证结论,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第一,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不断发展创新公开市场操作的操作工具。第二,不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增强利率的辅助调节作用。第三,商业银行应当占据更加主动的地位,适时根据公开市场操作主动管理自身流动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