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期望理论的企业商务谈判研究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4463954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期望理论(prospect theory)是由美国学者Kahneman和Tversky于1979年明确提出,是近几十年来一个优秀的关于风险决策的描述性模型,期望理论建立在心理学实验基础上,直接研究正常人的决策行为,将个人的价值感受因素融入决策行为分析中,以弥补传统经济理论仅仅基于个人理性因素的不足。   本文运用期望理论针对企业商务谈判问题进行了分析。谈判研究是研究人在非确定环境下决策的一门科学,传统的非确定环境下决策理论的基础-“期望效用理论”在描述个体决策行为时的有所不足,期望理论提供一个更好的研究人在决策过程时的理论基础。本文基于期望理论关于个体决策的模型描述建立了企业商务谈判中谈判者在谈判决策时的谈判博弈理论模型,并且运用了一个作者在实际企业工作中的一个现实谈判案例对该模型进行了研究,指出了该基于期望理论的谈判模型在现实谈判环境中的优点和不足,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新的角度来理解和研究企业间商务谈判的过程和结果。主要创新点:一、基于期望理论的个体决策模型建立了企业商务谈判模型,该模型提供了谈判者在谈判讨价还价过程中做决策时的理论依据。二、运用本文作者在企业工作中遭遇到的一个现实案例来对该基于期望理论的谈判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买方和卖方在讨价还价时不同的策略选择符合期望理论关于决策者在“利得”情景下风险趋避,但是在“损失”情景下风险追逐的描述。2.买方和卖方对谈判结果的评估符合期望理论关于价值函数的“期望值”的描述,但是在实际案例中,买卖双方对“期望值”的确立存在困难。3.期望理论的决策依据是单纯以本方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但是实际谈判是一个以合作双方共同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做为决策依据的,期望理论模型在谈判这样一个特定环境下作为决策理论参考时需做调整。
其他文献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资金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点,也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长期高速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大量集团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如何强化集体公司的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现代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而在中小企业的管理中,经营者越来越重视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其中,最具挑战性的工作之一就是对企业内部人员的激励机制
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 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借鉴了洋思中学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抓课前的思维启动,注重课前预习,然后逐渐深入,为课堂教学思维对话奠定良好的基础。怎样拨动学生的心弦,增强学生课前预习的有效性呢?  一、课前预习要目的明确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出供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要求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学案预习所学的内容
市场营销理论的产生解决了众多企业产品销售问题,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市场营销工作推动了市场营销理论的完善和发展,目前,市场营销几乎贯彻所有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企业制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