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自行合成的一种表面带阳性电荷的大分子多糖—氨基葡甘露聚糖(aminoglucomannan,AGM)对质粒脱氧核糖核酸( deoxynuocleic acid,DNA)构象的影响,研究两者在体外相互作用的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而采用荧光胺标记示踪AGM在体外细胞培养中观察其跨细胞膜转运能力并探究其转运机制;最后在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IFV)感染的狗肾传代细胞(Madin-Darby Canine Kidney ,MDCK)模型中,观察AGM抗流感病毒的活性并初步研究其作用机理。方法1、根据琼脂糖电泳条带的改变来检测AGM与质粒DNA聚合后的情况,并与多种糖类进行比较,改变AGM浓度、溶液酸碱度(Power of hydrogen, PH)值、离子强度(NaCl浓度)、温度条件及质粒DNA种类,分析其对聚合过程的影响及相关机理;2、用荧光胺标记AGM,将标记所得的荧光衍生物分别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和人肝肿瘤细胞株(Human hepaton a line ,HepG2)在CO2培养箱中孵育,然后用荧光显微镜(紫外光作激发光)观察细胞,证实AGM的跨细胞膜转运能力并分析其可能的转运机制;3、观察AGM抗流感病毒的作用:(1)MDCK细胞常规传代培养,采用空斑单位形成试验检测IFV病毒滴度,选择合适的病毒感染复数;(2)倒置显微镜下观察AGM对流感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的抑制作用; (3)采用MTT定量比色法观察AGM对细胞CPE形成和细胞存活率的影响;(4)空斑减数试验测定AGM处理前后对病毒滴度的影响,分析AGM抗IFV活性的效应是在吸附入胞环节外还是在入胞后;(5)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方法检测AGM对流感病毒NP基因复制的抑制作用;(6)MDCK-ELISA方法检测AGM对流感病毒M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1、AGM和质粒DNA混合后,可使DNA电泳条带发生明显的位移,发生位移的DNA量与AGM浓度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且该作用与酶切作用不同,而与氨基半乳糖的作用相同,溶液PH值、离子强度及温度亦可影响AGM与质粒DNA作用;2、标记上荧光胺的AGM溶液与对数生长期的PBMC和HepG2细胞共同孵育后,两种细胞内均出现靛色荧光,且荧光的强度不依赖于标记AGM在溶液中的浓度;3、在IFV感染的MDCK细胞模型中:(1)AGM能够显著抑制IFV引起的MDCK细胞的特异性CPE,且呈剂量依赖关系,与利巴韦林抗IFV病毒的作用无显著差异;(2)空斑减数实试验证实在病毒吸附环节和入胞后,AGM都能发挥抗病毒的作用;(3)AGM能够降低IFV-NP基因复制和IFV-M蛋白的表达。结论1、AGM在适当的条件下有与DNA聚合并对质粒DNA构象产生影响,该作用可能与其分子结构中的氨基有关;2、AGM能跨膜转运进入细胞内,其跨膜转运可能通过受体的介导;3、AGM和利巴韦林同样具有抗流感病毒的作用,且无明显的细胞毒作用,其抗病毒机理可能是AGM与病毒DNA作用阻止其粘附、进一步装配和出胞有关。由于AGM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组织相容性,提示它可能是一种安全、低毒、高效的抗病毒多糖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