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20年代,我国开始引入社会工作专业。在近百年的时间里,其得到了快速发展。社会工作专业的快速发展对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需要社会工作督导的支撑,而目前的社会工作督导现状并不乐观,存在诸多问题;国内学术界对社会工作督导的研究集中对高校学生督导的研究,对一线督导的研究较少。本论文是关于项目督导研究,是对一线社工督导的研究。笔者以“大爱之行”某项目为例,采用质的研究中的个案研究,以与项目相关的项目承接方的项目负责人、项目社工、项目实习生和项目督导者等9人为访谈对象,对其进行访谈、资料整理、转录和分析。笔者对该项目出资方、项目承接方和项目督导者的需求进行分析,并研究了提供服务者的条件、项目督导者与被督导者之间的关系,项目督导者提供的督导有哪些,是通过哪种方式进行督导的,督导服务的效果如何,如何评价,项目督导存在哪些问题等,最终发现了“多元·需求为本”社会工作项目督导模式。此模式的“多元”主要表现督导需求的多元和督导过程的多元两个方面,其中督导需求的多元主要体现在需求主体和需求内容的多元;督导过程的多元体现在项目督导者的价值、督导目标、督导关系、督导方式、项目督导效果评估等方面。“需求为本”主要表现在项目督导理论和内容两个方面:项目督导的理论是系统的,也是视具体项目需求的情境而定的;项目督导的内容满足了项目出资方、项目承办方、项目被督导者等的多元需求,涉及社会工作政策、项目管理、项目服务和项目人才队伍建设督导四大方面。“多元·需求为本”的项目督导是对社会工作项目督导标准化建设的一次有意义的尝试,同时它也让项目概念更加的深入社工,深入社区,深入社会。当然,通过研究也发现其存在着滞后性、缺乏知识体系的建构、效果受到督导方式的限制、督导者与被督导者感知不一致等问题,笔者针对这个问题,从政策层面、实践层面提出了对未来社会工作项目督导发展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