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应对新时代下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发展势在必行。微电网技术作为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实现就地消纳的有效途径,已然成为能源发展领域的研究热点。交直流混合微电网是传统交流微电网和直流微电网的结合体,兼具了两者各自优势,满足了各种类型分布式微源与负荷接入需求,是未来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实际价值。本论文以对等控制架构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为研究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应对新时代下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发展势在必行。微电网技术作为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实现就地消纳的有效途径,已然成为能源发展领域的研究热点。交直流混合微电网是传统交流微电网和直流微电网的结合体,兼具了两者各自优势,满足了各种类型分布式微源与负荷接入需求,是未来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实际价值。本论文以对等控制架构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为研究对象,围绕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建模及协调运行控制策略展开了相关研究,提出了微电网系统在不同运行模式下协调控制策略,并实现了运行模式之间平滑过渡。对典型交直流混合微电网拓扑结构、直流微源接口变换器和交流微源接口变换器基本控制策略以及微电网系统级控制策略展开了研究分析;针对常见分布式微源基本原理特性、接口电路和控制策略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建立了对应仿真模型,包含光伏发电系统、风力发电系统、微型燃气轮机、燃料电池、蓄电池及超级电容;在分析了传统下垂控制下微源并联运行功率分配原理的基础上,对直流微源和交流微源传统下垂控制策略进行改进,提高了直流子网有功功率和交流子网无功功率分担精度;基于传统下垂方程,从频域的角度出发动态调整虚拟电阻,提出了超级电容功率积分下垂控制,实现了混合储能系统功率合理分配,并对其拓展性进行分析;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概念,建立了互联变流器直流侧虚拟电容方程和交流侧虚拟惯性方程,从而得到了协调子网功率平衡关系式,提出了互联变流器虚拟惯性控制策略。在完成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交直流混合微电网整体仿真模型;针对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孤岛运行模式,提出了一种分层控制策略,将孤岛运行状态分为独立运行模式和互助运行模式,并引入二次补偿环节和滞回控制原理,实现了轻载条件下直流电压和交流频率无差运行,重载条件下子网互助运行,避免了互联变流器频繁动作;进一步研究了微电网孤岛运行模式与并网运行模式之间平滑切换技术,分析了运行模式切换过程,提出了预同步控制策略,实现了交流侧或直流侧平滑并网及离网。
其他文献
在早期由于电感储能效率和开关管器件频率低,电流源逆变器电感值选取的比较大并且整个系统效率低,电机驱动系统主要采用电压源。随着高温超导材料的发展,电感储能效率变高,尤其最近以来宽禁带半导体器件Si C、Ga N的高速发展,电感选取值下降,基于电流源逆变器的电机驱动系统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首先,本文以前级为DC-DC变换器的电流源逆变器三相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作为研究对象,给出了所选拓扑结构的数学模型
太阳能是地球取之不尽、清洁环保的核心能源。在地面上利用太阳能发电,受到大气层的吸收和散射、云雨雾雪的衰减、季节和昼夜更替的影响,能量密度较低且不稳定。在地球同步轨道上,太阳光线不会被大气层减弱,也不受季节和昼夜变化的影响,99%的时间内可稳定接收太阳辐射,平均1.353k W/m~2,约为地面的6~15倍,是建设空间太阳能电站的理想位置。空间太阳能电站是当前国际太阳能领域的前沿科学方向,聚光器是其
全钒液流电池(vanadium redox flow battery,VRB)因长寿命和低成本等特点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商业Nafion膜高昂的价格和高钒离子渗透率限制了全钒液流电池推广和应用。因此,低成本和高性能的钒电池用隔膜的开发非常有现实意义。金属有机骨架(MOF)是一类由含金属单元和有机连接基组装而成的二维无机纳米材料。在众多的MOF中,MOF-UiO-66及其衍生物因为合适的孔径
化石能源不可再生,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的发展必将成为主流。电动汽车作为一类新型的可控负荷,大范围地接入智能电网后,使智能电网面临诸多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大量的电动汽车通过充电桩与电网连接时,会导致电力系统的阻尼与惯性的缺失;另一方面,电动汽车大部分时间处于停止状态,其车载电池中存储了巨大的能量,可以对其加以利用。本文基于虚拟同步机(Virtual Synchrono
由于倏逝波的隧穿作用,当物体间的距离小于热波长时,辐射换热会突破普朗克黑体定律的限制,得到几个数量级的增强,此时物体的辐射被称为近场辐射。随着微纳尺度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近场辐射展示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当两个粒子间引入额外的物体,由于多体效应,粒子间的近场辐射换热会得到增强,并且物体的形状、尺度、材料特性等会对粒子间近场辐射换热产生影响。本文根据前人的研究,运用粒子周围物体
全球范围内的资源消耗和环境退化导致人们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感兴趣。海洋能中的波浪能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其取之不尽,清洁无污染。其中基于浮式平台的多浮子波能转换器(Wave Energy Converters)是波浪能利用的重要发展方向,目前研究WECs的采能、储能是大多数研究单位的重点,对于浮子与浮式平台的耦合及浮式平台的稳定性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研究了某种同轴阵列式浮子-
随着广域时间测量技术和电力系统实时监控手段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强迫振荡被检测出来,威胁着电网的稳定运行。与“负阻尼”引发振荡不同的是,强迫振荡是由周期性扰动引起的系统共振,当扰动频率接近电网固有频率时,这些小的干扰被迅速的放大和扩散,无法利用电力系统稳定器对其进行抑制。目前强迫振荡抑制方法的研究,大多数将目标放到扰动源的定位和控制上,而缺少在宏观整体方面的有效抑制方法。为此,本文对电网强迫振荡的抑制
负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然而商业化的石墨负极材料理论容量(372 m Ah g-1)已经不再满足高储能的要求,因此研究新的高容量、可适应社会发展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在金属氧化物中,Sn O2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782 m Ah g-1),作为负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其本身的导电性差以及体积膨胀严重等问题使得Sn O2高
在低温、大倍率、过充等特殊工况下锂离子电池析锂,会导致锂离子电池容量、内阻情况恶化,甚至会导致内短路引发热失控,带来安全事故。目前尚缺乏一种行之有效的商用锂离子电池析锂量化方法。本文基于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阻抗谱(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简称EIS),对商用电池的快速无损析锂量化测量进行研究。搭建锂离子电池EIS时域测量平台,针对特定电池设计实验
为改善能源供应结构,传统燃油汽车逐渐被绿色清洁的新能源电动汽车所取代。相较于传统的有线插拔充电方式,以非接触方式对行驶中的汽车进行能量供给的动态无线电能传输技术(Dynamic Wireless Power Transfer,DWPT)以其高安全性,可靠性,环境适应性受到广泛关注,该方案有效提高了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由于电动汽车DWPT系统充电对象及运行环境的动态变化,系统发射线圈及接收线圈间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