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国家网络管理制度的变化,实名制已成为我国当前网络环境下的一种管理方式,而且被管理者视为行之有效的网络管理手段。由于网络实名制实现了用户在网络上的行为直接对应于个人的真实身份,基于虚拟网络活动痕迹的辨别,锁定行为主体,从而存在隐私侵权的风险。实施网络实名制,有关政府部门或网络服务提供者有权保存一部分公民需要提交的个人信息,网络用户在网络上的各种活动和登记的个人信息也可以被记录,如果不能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机制,个人数据将面临在任何时候被公开的危险。因此,在网络实名制下如何保护公民的隐私权,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正是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选择该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网络实名制下公民隐私权的保护提供一些理论参考。本文除了引言和结语,共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网络实名制下隐私权的相关基本理论。首先介绍了网络实名制这个新兴事物的内涵,又从产生的事实依据和存在的法理基础两方面分析其实行的必要性。其次,界定了隐私、隐私权和网络隐私权这三个紧密且相互关联的概念。再次,将二者结合,分析了网络实名制下的隐私权的含义和特征。最后,论述了网络实名制与公民隐私权保护二者既相互协调又互相冲突的关系。第二部分从数据传输流程的不同阶段对侵害隐私权的方式进行分类、分析,分别介绍了网络用户、网络服务商、网络设备供应商的侵权行为。第三部分通过介绍三个典型案例——韩国“狗屎女”案、美国“最讽刺的隐私侵犯案”和国内“死亡博客事件”,对网络实名制下如何保护隐私权进行分析。第四部分分析了我国网络实名制下公民隐私权保护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隐私权保护意识淡薄;网络行业自律不足;法制层面不健全;政府监管力度不够;网络技术落后。现状是不容乐观的。第五部分针对我国网络实名制下的隐私权保护现状,提出了相关保护建议:网络用户应当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加强网络行业自律;从立法、执法、司法三方面健全法制;加强政府监管力度;积极引用、开发先进的网络技术。本文对网络实名制下的公民隐私权保护问题进行了相关探讨,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希望能在此研究领域起到一得之见的效果,带动学者对此问题的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