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享有“东方橄榄油”之称的普通油茶在我国南方得到广泛的种植,育种上主要以选育优良无性系进行杂交。然而普通油茶优良无性系自交受孕率较低,且自交的后代遗传稳定性较差,容易导致大量的落花落果,降低油茶的结籽率。为了判断油茶自交亲和性,本课题以闽43为授粉树种,闽48及小果油茶作为供粉树种,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比较普通油茶闽43、48及小果油茶3种花粉粒形态。通过人工控制授粉设置闽43自交、种内异交及种外异交3组授粉组合,并获得授粉后1、4、7、24、48、72、96 h油茶雌蕊。运用荧光显微技术比较闽43自交、种内异交及种外异交在不同授粉时期花粉管受精过程的动态生长差异,找出生长差异时期;并从蛋白质组学角度分析差异时期所涉及的特异蛋白的表达及功能,以期为油茶受精过程细胞间信号识别、互作等方面提供一种理想模型,利于油茶生产配置及遗传改良。此外,本研究从蛋白样品制备、一向等电聚焦程序、二向凝胶制备等方面进行优化,并建立了一套适合油茶雌蕊蛋白的双向电泳体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普通油茶闽43、48及小果油茶3种花粉粒外表形态观察发现,3种花粉粒外表形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花粉粒成辐射对称状,为长球形花粉粒;赤道面观为椭圆形,极面观具有3条等距分布的萌发沟。不同在于,闽43、48花粉粒表面纹饰属于脑纹状,小果油茶则多为网状形。2、对自交、种内异交及种外异交花粉管荧光显微观察发现,无论自交还是异交花粉粒均能再柱头上正常水合并萌发出花粉管,受精过程中无胼胝质堵塞现象。然而,不同授粉时间段花粉管生长速度存在一定的差异,自交花粉管于授粉后96h到达花柱基部,迟于异交1d;种内异交花粉管在整个授粉时期呈现“快-慢-快”生长趋势,而自交与种外异交花粉管则呈现S型。其中,自交花粉管在授粉后4~7h出现生长停滞现象。3、油茶雌蕊蛋白体系的优化建立发现,TCA/丙酮+SDS酚抽法更适用于油茶油茶雌蕊蛋白的提取;蛋白干粉复溶裂解液以7mol·L-1尿素,2mol·L-1硫脲,80mmol·L-1 DTT,4%(W/V)CHAPS,2%(V/V),IPG buffer(pH 3~10L)效果最佳;制备样品及上样前样品经Beckman J-30i离心后,能有效去除杂质并得到更多蛋白斑点;采用主动上样,一向设置低压除盐,高压聚焦时长为62000vhr下聚焦效果较好;10%SDS-PAGE凝胶适用于油茶雌蕊蛋白的分离。4、对授粉后4~7h油茶自交亲和性进行双向电泳差异分析,选取蛋白点丰度1.5倍以上的55个差异蛋白进行质谱鉴定,最终有44个蛋白得到鉴定。根据其生物学功能可分为6大类:能量代谢,蛋白质转运、合成,信号传导,细胞骨架形成,细胞分裂、分化和未归类,其中能量代谢及蛋白质转运、合成占主要比例。此外,一个差异蛋白鉴定为26S蛋白酶体在自交花粉管发育过程中始终高度表达,推测与花粉管生长受抑制有一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