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肌筋膜疼痛综合症(Myofascial pain syndrome, MPS)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肌肉骨骼系统疾病,激痛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 MTrPs)的出现为其主要特征。多表现为颈、肩、腰等部位的慢性疼痛,并常因疼痛而引起活动障碍,多见于成年人和老年人,是患者因慢性疼痛而频繁就诊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针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有多种,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针灸,推拿,激痛点注射(Trigger point injection, TPI)等。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ESWT)作为一种非侵入式的物理治疗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的治疗中。近几年有许多关于体外冲击波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症的临床研究,但还没有发现对其临床治疗效果的系统的评价。因此本研究将系统评价体外冲击波针对肌筋膜疼痛综合症治疗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研究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体外冲击波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应用计算机进行中英文文献检索,英文数据库包括Pubmed、Web of Science、Google Scholar、Cochrane Library,中文数据库包括中国学术文献总库(CKNI)、万方数据库。数据库检索时间为自建库起至2016年1月。设定文献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严格按照标准纳入与排除文献,检索出符合标准的关于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纳入的研究中其中一组为体外冲击波治疗组,并含有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作为结果指标。数据提取包括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冲击波治疗组的主要参数,VAS结局指标等内容。并采用Cochrane协作组推荐使用的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对统计分析量进行meta分析.研究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其中英文文献4篇,中文文献4篇。体外冲击波组累计184位患者,对照组累计186位患者。将研究分为3组,通过Meta分析发现:1.体外冲击波组与激痛点注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O.35,95%CI(一 1.02,0.32),P=0.30],体外冲击波的治疗效果与激痛点注射组的治疗效果相同。2.体外冲击波组与其他治疗(电针、推拿按摩、牵伸训练)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78,95%CI(-0.99,-0.58),P<0.00001],体外冲击波的治疗效果比上述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好。3.体外冲击波组与安慰剂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1.15,95%CI(-3.18,0.88)P=0.27].但结合森林图中黑色菱形的重心偏移程度即总体效应量可知治疗效果更倾向于体外冲击波组。4.变换效应模型后发现体外冲击波组与激痛点注射组、体外冲击波组与安慰剂组的敏感性高。研究结论1.体外冲击波疗法无创、安全、有效,是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措施。2.体外冲击波与激痛点注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但可以避免激痛点注射可能造成的药物副作用与过敏反应等不良事件的发生。3.体外冲击波疗法的治疗效果优于安慰剂、电针、推拿按摩、牵伸训练等方法,可以更有效的缓解MPS患者的疼痛。4.纳入研究数量、样本量较少,MPS诊断标准不规范等原因对研究结果均有影响,分析指标单一,临床指导意义局限,还需要更多高质量大型随机对照试验为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