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方法,以2-溴异丁酸乙酯(Eib-Br)为引发剂,溴化亚铜/五甲基二乙烯三胺(CuBr/PMDETA)为催化体系,通过一次投料,90℃本体聚合制备了一系列具有分子内梯度结构的对氯苯乙烯(4ClSt)/丙烯酸甲酯(MA)梯度共聚物及其均聚物,得到了分子量分布小于1.12的实验结果,说明这一反应体系在该实验条件下是活性的。采用常规自由基聚合(FRP)方法,以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通过一次投料,90℃进行本体聚合得到了一系列具有分子间梯度结构的对氯苯乙烯(4ClSt)/丙烯酸甲酯(MA)共聚物,其分子量分布值约为1.6,这一结果符合非活性自由基聚合的特征。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确定了分予内梯度结构的形成,得到了单体对竞聚率为rS=1.2,rA=0.09,其中S代表4ClSt,A代表MA。使用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研究了梯度共聚物的特征峰并计算了共聚物中A为中心的三元组(SAS、SAA/AAS及AAA)和S为中心的三元组(ASA、ASS/SSA及SSS)的浓度,将其用于表征梯度结构的物理参数梯度指数(Ⅰ)的计算。梯度指数能够更直观地表现出各种不同分子内和分子间梯度分子的梯度结构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投料比和转化率下,分子内和分子间梯度结构共聚物对应的三元组浓度相同。NMR虽然能够提供共聚物的序列结构,但却不能区别分子内以及分子间两类梯度结构,本论文进行了TLC方法区分两类梯度结构的研究。在薄层色谱分析(TLC)中,首先通过研究PMA和P4ClSt均聚物薄板性质而选择了二氯甲烷/丙酮混合溶剂作为展开剂,然后研究了不同分子量的均聚物在相同展开条件下的展开情况,结果表明,分子量不影响均聚物的比移值(Rf),还发现分了量不影响分子内梯度共聚物的Rf,进一步说明在确定展开条件下,无论均聚物还是共聚物都是按照吸附-解吸原理展开的。使用二氯甲烷/丙酮混合溶剂为展开剂时,分子内和分子间两类梯度结构在薄层硅胶板上能够很好地区分开来。分子内梯度结构共聚物展开后呈点状,分子间梯度结构共聚物展开后呈带状,通过它们在薄层板上的形状不同来区别这两种梯度结构是目前可行的好方法。在同一类型的梯度结构中也由于投料比或转化率不同,存在着共聚物链上富A段和富S段的长度不同,我们还考察了富A段长度相同,富S段长度不同时,分子内梯度结构共聚物的薄板展开情况,以及富S段长度相同,富A段长度不同时,分子间梯度共聚物展开后的带状斑点的位置及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