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朝梁代昭明太子主编的《文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文学总集,历来被视为“总集之首,文章渊薮”。赋是《文选》中极为重要的文体,被置于三十七类文体之首,而且赋的数量占了全书的三分之一,可见萧统对赋的推崇。萧统按照题材内容将赋分为京都、郊祀、耕籍等十五类,“哀伤”是其中一类,选赋七篇,是十五类赋中选目篇数最多的。“哀伤”赋如此受重视自有其特殊的意义,从文体学和类型学的角度对哀伤赋作系统和整体的研究可以梳理出此类题材产生的渊源、发展演变的脉络,呈现不同历史阶段此类题材的内容特征、艺术手法、情感倾向等,并由此寻绎此类文学的审美趣尚与文人心态,折射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与深厚的文化心理底蕴。这些了解有助于我们认识“哀伤”赋作品的地位和影响,更加有助于我们对《文选》的整体把握和认识。 通过对“哀伤”类名进行考证我们认为哀与伤二字情同而名异,是丧礼上的一种礼仪形式,是生者表达对死者的怜爱、痛惜、依恋、思念等的感情。《楚辞》是“哀伤”赋的源头,其幽怨感伤的色彩与哀伤的情感内涵相契相合,哀伤赋中的七篇赋作也同楚辞有密切的渊源关系。 无论是文学批评还是文学史的研究都应该回归作品文本。《文选》本体是由一篇篇具体的作品构成,因此理应加强对作家作品文本的解读。在对七篇哀伤赋—《长门赋》、《思旧赋》、《叹逝赋》、《怀旧赋》、《寡妇赋》、《恨赋》、《别赋》进行文本探析时,注重结合时代背景,结合作者经历对赋作的精神内核进行分析,将哀伤赋置于整个汉魏六朝的时代背景中去考察其抒写的生离死别的主题,总结哀伤赋在抒情模式、题材内容、物我关系、语言形式方面具有的以情动人、以悲为美、以景写心、以骈入赋的的艺术特征。 哀伤赋是哀伤类情感赋作的起点。它不仅从题材上分类,而且把人的情感作为分类的依据,从“哀伤”这种具体的情感上首次设目,对诗、文、赋的题材分类产生深远影响,后世的总集、别集中设有“哀伤”类目的非常多。另外从具体篇目的文学意义及影响来看,后代对哀伤赋的人、事、文的使事用典非常普遍,模拟之作也颇多。可见哀伤赋不仅横绝当时,更是跨越千古,堪称典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