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主要研究藏、汉族男女大学生对男性青年人和男性老年人实施“请求”言语行为的特点及藏、汉语请求策略的异同。根据Blum-Kulka(1989)等人在“跨文化言语行为研究项目(Cross-cultural Speech Act Realization Project (CCSARP))"中对请求语的分析模式,对藏、汉语“请求”语的称呼部分,请求部分及附加部分进行跨文化语用对比实证研究。根据Brown和Levinson (1987)的观点以及Takimoto (2005)的研究,压力指的是对说话者而言损伤面子的程度。将影响面子言语行为三因素(权势强弱及平等、关系亲疏和要求事物大小)综合考虑,可将压力分为较高压力和较低压力两类。本研究集中研究较高压力下藏、汉语实施“请求”言语行为的语用策略(实际语境下的意义),不涉及语音、语法层面。因此,藏语部分是在三位藏族翻译人员字对字翻译之后,由三名兰州大学博士研究生(母语是安多藏语)挑选出最好的版本并修正之后,针对语用层面进行的分析归纳。本研究分角色扮演和问卷调查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聘请藏、汉族农民16人(包括老年,中年,青年,儿童四个年龄段和男女两种性别)进行“角色扮演”,并全程录像;目的在于为问卷收集半自然语料。第二阶段为问卷调查。因为资金不足等问题,改对象为藏、汉族大学生,分别为220人:说话人为男、女大学生,人数相等;“听话人”为男性青年和男性老年(含于问卷语境之内)。问卷答案的选项以第一阶段收集的青年人实施请求的话语为基础,再结合藏、汉本族大学生的访谈和开放问卷答案来确定。然后把获得的有效问卷的数据进行整理归类,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的问题是:(1)藏语和汉语同种语言内在较高压力下“说话者”的性别对“请求”策略的实施是否会产生影响?如有,是什么影响?(2)藏语和汉语同种语言内在较高压力下“听话者”的年龄对“请求”策略的实施是否会产生影响?如有,是什么影响?(3)较高压力下藏、汉语的“请求”策略有什么异同?研究结果表明:(1a)藏族男、女在对男性实施请求时没有显著性差异:称呼部分都多用职务称呼和单称称呼;请求部分都多用疑问句式和祈使句式,使用人数基本相等,无显著性差异;而附加部分则多采用铺垫策略。(1b)汉族男、女对男性实施请求的称呼部分无显著性差异,多用职务称呼和单称称呼;但请求部分和附加部分有显著性差异:男性用疑问句式和陈述句式比女性少;而实施请求前后采用附加语做铺垫的女性明显多于男性。(2a)藏族青年对男性青年和男性老年实施请求的称呼、请求部分和附加部分有显著性差异:对男性老年的职务称呼和单称称呼的频率比对男性青年高;对男性老年使用疑问句式的频率比对男性青年的高,但使用祈使句式的频率基本相等;对男性老年实施请求的铺垫策略比对男性青年多。(2b)汉族青年对男性青年和男性老年实施请求的称呼、请求部分和附加部分有显著性差异:对男性老年的职务称呼和单称称呼的频率比对男性青年高;对男性老年使用陈述句式的频率比对男性青年的高,但使用疑问句式的频率基本相等;对男性老年人实施请求的铺垫策略比对男性青年多。(3)藏、汉族青年对男性实施请求的称呼部分多用职务称呼和单称称呼,无显著性差异;请求部分藏族青年多使用疑问句式和祈使句式,而汉族青年多使用疑问句式和陈述句式,有显著性差异;附加部分都多采用铺垫策略,无显著性差异。针对统计分析的结果,本研究从藏、汉族男、女及青年人和老年人的社会地位,以及藏、汉语语言文化同源关系进行定性分析,分析讨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尽管本研究由于资金不足将研究对象从农民转换为大学生,听话人转换为男性青年人和男性老年人(含于问卷语境之内),因此有些不足之处;但是对于藏、汉语语用对比研究可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