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鲍茹工厂化栽培环境微生物调查及链孢霉生物防治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cong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尚未有关于工厂化栽培过程中环境洁净程度和微生物含量变化对栽培过程污染情况影响的研究报道,本文以此为目的,采用尘埃粒子计数法测定杏鲍菇栽培工厂净化区域中不同粒径的尘埃数子数量,结合平皿沉降法测定空气中微生物(主要为霉菌、细菌)总数,参照洁净度等级标准,分析环境洁净度和微生物群落变化,结果表明:杏鲍菇工厂化栽培厂各净化区域(冷却室、接种室、培养室)在检测期间洁净程度均较高,尘埃粒子数量、霉菌数量与高度呈正相关;细菌数量、霉菌数量与尘埃粒子数量、温度呈显著正相关。高温季节,霉菌、细菌数量增加的同时,生产污染率也在增加,故认为生产污染率与微生物群落变化存在相关,因此高温时,加大降温、除尘、消毒等措施力度,可降低微生物数量,减少污染率。该厂污染率在8‰以下,其洁净度可作为栽培厂生产参考值。栽培房微生物调查结果表明微生物群落分布变化会影响杏鲍菇的品质和产量。   在环境微生物调查过程中,分离了疑似链孢霉的两个产白色、红色孢子真菌对杏鲍菇生产危害很大,经鉴定为好食脉孢菌和间型脉孢菌,是食用菌最大的竞争性病原菌之一,其中间型脉孢菌较少出现于食用菌病害方面的报道。两个病原菌株最适培养湿度为60%-65%,最适培养方式为黑暗正放培养,随培养温度的降低,活力有所下降。高温、光照、正放培养有利于产生大量孢子。   目前食用菌生产对链孢霉的防治主要依靠化学药物,本文从生物防治角度出发,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5株对链孢霉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细菌,经鉴定:SK-1、SK-11为短小芽孢杆菌,SK-9为枯草芽孢杆菌,SK-10、SK-12为恶臭假单胞菌,其中短小芽孢杆菌(SK-1、SK-11)、恶臭假单胞菌(SK-10、SK-12)均未见报道用于食用菌链孢霉的生物防治。其中SK-12、SK-10对链孢霉的拮抗能力最强。5株拮抗细菌的致死pH临界值为pH3、pH11,最适培养时间为60 h,高温处理会减弱5株拮抗细菌发酵液的抑菌能力,浓缩能增强单位体积抑菌能力,其中SK-10的20%浓缩发酵液能100%抑制链孢霉生长,且抑菌时效持续大于6d,具有很大的潜在应用价值。显微镜下观察受抑制的链孢霉菌丝顶端结构,发现存在菌丝扭曲变形,分支增加,菌丝大小不均匀、节间变短,有明显的成串孢子产生等现象,推测为两种或两种以上抑菌机制协同作用的结果。   农药药效实验表明,菌核净、福美双、腐霉利三种化学农药对链孢霉有强烈的抑制作用,且显著差异于筛选的5株拮抗细菌,但这三种农药抑制了杏鲍菇的生长,毒性大。SK-10不但有效抑制链孢霉生长,还对杏鲍菇菌丝生长影响最小,毒性小,其应用于生产的研究价值较高。   灭菌前加SK-10发酵液和搔菌后加SK-10发酵液两组实验结果表明:灭菌前加发酵液不适合应用于生产,而在搔菌后加发酵液不但显著缩短杏鲍菇原基形成时间,一定浓度的发酵液还显著提高了杏鲍菇子实体产量,此为本文重大发现,其具体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水半夏(Typhonium flagelliforme (Lodd.) Blume.)为天南星科独角莲属植物,为我国常见中药材,药用历史悠久,具有较高药用和经济价值。本论文以水半夏为实验材料,进行了一系列的相关性研究,建立一套水半夏的研究平台,主要涉及水半夏组织培养、光合特性以及miRNA检测分析。本研究建立一套水半夏组培快繁体系,并对其操作流程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要求,为水半夏优良品种的选育和大规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