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设计”理念下的书籍设计研究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ozhanwudes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个经济全球化的二十一世纪,人们的生活环境也在默默接受者高速经济发展带来的变化。这使得人们的物质需求在经济、文化、物质等方面都得到了高质量的满足感。“快”节奏成为这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标签,伴随着“速度”席卷而来的是那些商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开始尽可能的降低材料及生产工艺等相应的标准,脱离了设计初衷的,越来越多的产品顶着一张相差无几的“国际脸”。相应“慢生活”的格调成为大众憧憬的生活方式,随着“慢生活”的反响“慢设计”从中应运而生并应用于建筑、家具、平面等诸多设计领域,但与书籍相关的设计研究尚少。
  新时代的事物不断的为大众提供更多新奇的感触,包括现在书籍的传统阅读方式也在渐渐的被APP等电子设备所冲击。通过网络与实际调查反馈结果,思考我国当前的书籍设计环境,阐述当下迅速发展的商业模式对书籍的发展方向带来哪些影响。在了解到我们所熟知的“慢设计”在各个发展领域日趋成熟时,笔者从“慢设计”理念对书籍的融入再设计为研究角度,并结合有关“慢设计”的参考文献以及对“慢设计”理念下的实际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归纳总结出“慢设计”理念的内涵与设计宗旨。“慢设计”理念所追求的不是时间上的长短,而是一种深思熟虑具有内在的设计,透过事物表象的视觉传达,将关爱、温暖和可持续性等方面以设计的形式传递给大众,让人们在行色匆匆的生活中重拾生活的真谛。因此在综合对“慢设计”理念的研究分析之后,笔者将从“慢设计”的以下四个方面为创新点融入到书籍设计当中:书籍设计中的视觉呈现、人文关怀彰显、传统文化吸收展现、情感化体现,针对相关角度进行举例分析,展示如何将“慢设计”理念合理的与书籍设计相结合。
  笔者将“慢设计”理念实践应用于书籍设计当中,并不断完善该理论对书籍设计的实际应用,为“慢设计”理念对书籍设计的应用提供可行性依据。希望“慢设计”理念为书籍设计提供新思路,更好的传承我国独具艺术魅力的书卷气息,从而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越来越多的读者对书籍阅读的重要性认知日渐回暖。
其他文献
新力量导演代表刁亦男通过《制服》《夜车》两部影片了确立了黑色影像与纪实主义相融合的独特个人创作风格。之后的《白日焰火》与《南方车站的聚会》更是大放异彩,将黑色电影在中国的发展推向了一个崭新的局面。本文将刁亦男导演的四部作品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创作层面进行整体研究,运用电影美学、电影叙事学等相关原理,对刁亦男导演黑色电影的本土化实践进行分析,以探究刁亦男导演黑色电影本土化创作中值得借鉴的经验。  第一
学位
“珂勒惠支的作品是现代德国的最伟大的诗歌,它照出穷人与平民的困苦和悲痛。这有丈夫气概的妇人,用了阴郁和纤秾的同情,把这些收在她的眼中,她的慈母的腕里了。这是做了牺牲的人民沉默的声音。[11]”凯绥·珂勒惠支(Kathe Kollwitz,1867年7月—1945年4月)用一生的情感和经历描绘出无数母与子、爱与死亡的主题,她坚持在生命的体验中创作,用画笔向人类展示了生死存亡,完整地诠释了一个在黑暗中
学位
在当今时代飞速发展的艺术大环境下,艺术的表达能够跟随自己内心、纯粹、自由、灵活是难能可贵的,而不是为了利润或头衔、奖章等悖于自己内心地去曲意逢迎搞艺术,否则必会导致徒有躯売、缺乏灵魂。创作手稿是艺术家探索未知画面前的一个摸索过程,是创作前的“雏形”,是艺术家心路历程的显现。创作手稿能够增强艺术家对生活微妙事物的捕捉能力,提高造型能力。它能够很直接的表现出画家创作的心理状态和真实意图,是画家对灵感闪
学位
从意大利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现实主义理论,西方艺术所关注的自始至终都是如何让艺术更加真实的反应现实,并且由此生成了一套严谨的绘画理论体系,直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一些现代主义艺术家开始重新思考绘画与现实之间的关系。野兽派作为二十世纪初期的先锋艺术,率先扛起新艺术大旗。在吸收了印象主义理论后,同时又融入了东亚美术特征以及非洲雕刻艺术元素,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全新的绘画风格。绘画艺术已经不再是对自然界的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66年文革开始的十七年,是新中国文化建设极其重要的十七年。随着中国社会步入到和平发展的阶段,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与思想文化观念的更新,新中国版画的创作与发展也形成了新的思想突围与审美转换。新中国版画的这种审美转换,不仅体现在题材审美视点的转向上,而且表现在创造富有本土文化特征的艺术语言上,也对新中国版画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如今地域文化对当代版画创
学位
白寿章先生是河北近代著名的大写意花鸟画家,他的一生跨越了晚清、民国、新中国三个时代,在美术创作和教育领域耕耘四十余年,坚持对传统的钻研和探索,不仅开创了“白体”书法,更是以大草入写意,创立了大写意花鸟的一代新风,取得了独树一帜的成就,得到李可染、石鲁、古元等艺术大师的认可。本文运用历史研究与艺术文本互证、纵向历史研究与横向对比研究等多种方式,对白寿章先生的艺术历程进行分期,探究其艺术风格的形成,对
职业装作为各类团体组织和企业形象的体现已被广泛使用。企业和团体组织对于职业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职业装应在其标志性、实用性、艺术性、统一性、防护性、科学性等方面进行更加完善的设计来满足各行各业对于职业装的需求。电力系统职业装作为电力系统行业的形象标志,对电力企业的整体形象规范和保护员工人身安全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电力系统行业内岗位众多、工种复杂、工作环境各不相同导致目前电力系统职业装存在不统一、不规
学位
随着经济实力的飞速增长,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话语权日益增强,中国悠久的历史底蕴和深厚的传统文化也逐步登上国际舞台的中央。水墨画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艺术创作历史,它以意象呈现灵魂的独特方式,表达了东方人别样的人文情感和心情,蕴含着丰富的古代哲学思想,成为世界艺术史上一道璀璨的风景,水墨元素也因此吸引了设计者的眼球,被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对黑龙江省文创产品的需求不仅存在于文创产品的文本内容上,并体
本文以桃红巴拉墓地所出土青铜器,典型的造型与纹饰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讨论桃红巴拉墓地出土青铜器造型与纹饰的发展历史过程;并通过对当时社会的工艺水平情况、文化交流情况等进行详细探究,梳理鄂尔多斯地区青铜纹饰的演变脉络及其对当今社会产生的影响。笔者从桃红巴拉墓地出土的青铜造型纹饰入手,以小见大,讨论鄂尔多斯地区青铜造型纹饰、中原地区青铜造型纹饰之间的关系,并对战国时期内蒙古地
学位
民国时期(1912——1945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特殊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国实现了由封建社会向现代化社会的跨越和转变;这个时期的哈尔滨实现了由小渔村向城市的跨越和转变。民国时期哈尔滨因受俄日文化影响较大,其城市成长和城市形态与中国其他城市有所不同。在西学东渐、国门大开的社会背景下,因中东铁路的修建,哈尔滨城市化发展进程风驰电掣,人们的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经西方文化的洗涤,得风气之先者莫过于服饰的变革。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