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尔顿的共和主义思想探析——以《建设自由共和国的简易办法》为分析对象1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in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至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英国经历了一段不成功的共和国历程,被称为“王位空缺时期”。在此期间涌现出一批重要的共和主义思想家,弥尔顿与哈林顿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面对强大的王权复辟逆流,他们纷纷提出了建设共和国的方案。不同于哈林顿,弥尔顿并没有提出一套系统的共和主义理论,其重点并不在于设计“最佳政体”的具体形式,现实导向性才是他的突出特点,他关心的是英国人能否抓住实现自由的机遇,建立一个没有君主的共和国。  弥尔顿的中年时期与共和国的命运紧密相连。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后,他发表《国王与官吏的职位》,为审判查理一世辩护,他被共和国政府看中并任命为外交部拉丁文秘书,代表政府发表了一系列论著,以期抨击保王党的反革命论断,捍卫共和国。1660年3月,蒙克将军解散长期议会,复辟势力愈发强大,新生的共和国即将夭折。弥尔顿拒绝退回到君主制,涉险发表了《建设自由共和国的简易办法》,提出改革议会的具体方法,以期抵抗复辟逆流。弥尔顿前期作品中也有诸多关于共和主义的论述,但这本小册子是他共和主义思想的集中表达。  除去引言和结语,文章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弥尔顿与英国共和主义的基本情况。首先,从制度史的角度介绍共和国现实中存在的种种弊端,虽然它是与反动势力斗争所能容许的存在形式,但并非弥尔顿理想中的共和国样态;其次,对弥尔顿写作《建设自由共和国的简易办法》时复辟逆流笼罩下的社会环境进行阐述;最后,简述《建设自由共和国的简易办法》的主要内容。  第二部分,主要论述弥尔顿对罗马共和主义传统中“混合政体理论”的革新。首先,从思想史的维度梳理罗马共和主义谱系中混合政体理论的历史沿革。其次,分析弥尔顿在《建设自由共和国的简易办法》中对混合政体理论的革新,他将传统混合政体理论中的君主要素排除出自由共和国的基本架构,并对民主要素进行限制,将自由共和国的关键锁定在永久参议院。这与他在前期作品中对混合政体的态度形成反差,体现了其作品的现实针对性与实践性。  第三部分,主要阐述希伯来共和主义传统对弥尔顿的重大影响。在《建设自由共和国的简易办法》中,弥尔顿将希伯来共和国视为共和政制的典范,主张人天生应当是自由的、不受支配的,他援引《撒母耳记》、《申命记》,以一个先知的姿态警告英国人退回君主制就意味着奴役,若想捍卫自由,就不能崇拜尘世的偶像。  第四部分,主要论述弥尔顿新共和主义的三个具体内容。其一,贵族统治。永久参议会是弥尔顿非君主共和国中的关键部分,这是一种以美德与服务公众为标志的贵族政治。其二,抵抗权。弥尔顿主张一种激进的契约论,认为一旦被委托人违背人民利益,破坏契约,人民就有权反抗。其三,排他性共和主义。弥尔顿将君主制与共和国完全对立,主张建立没有君主的共和国,阐释真正意义上的排他性共和主义。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商业性言论”这个名词是一个翻译而来的舶来品,其最早出现是在1942年的“Valentine v. Chrestensen”一案中,也正是在这次判例之中,第一次将“商业性言论”这一新概念与宪法所
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在国内,经过改革开放的长足发展,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文化建设如火如荼。党和政府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