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能源结构特殊,煤炭资源丰富,总量居世界第二,相比之下石油、天然气储量十分匮乏,从而导致我国甲醇、烯烃、油类等能源供不应求。我国每年都大量进口这些一次能源,近些年来产生了严重的进口依赖,严重影响了我国能源结构的稳定性,十分不利于我国能源战略安全。因此,我国大力倡导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等新型现代化煤化工产业。本文主要针对这些化工厂进行其全生命周期3E分析,通过分析计算得出全生命周期能效、碳排放和经济性的相关参数。分析过程中,首先对对全生命周期进行建模,同时采用年产2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和年产60万吨煤制烯烃项目的部分原始资料,结合模型,对于煤制甲醇和煤制烯烃两种煤化工技术的三条不同利用路线进行了能源利用效率、CO2排放以及经济性分析,并对其中的影响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得出煤制甲醇及煤制烯烃化工原料技术路线能效分别为41.36%和36.07%,而煤制甲醇车用燃料技术路线的终端能效仅为9.51%;而CO2排放方面,对于化工原料路线,生产一吨烯烃的生命周期C02排放为10.596吨,而生产一吨甲醇的CO2排放为2.870吨,而煤制甲醇车用动力技术路线一吨开采煤的生命周期C02排放比化工路线多出798.61kg;经济性方面,生产一吨甲醇的全生命周期成本为1669元,而生产一吨烯烃的成本为5272元,考虑到产品附加值,煤制烯烃拥有更高的经济性。敏感性分析表明,单位产品煤耗每变动10%,对煤制甲醇和煤制烯烃全生命周期CO2排放的影响分别为9.3%和9.6%;产品运输距离从500km变为2000km时,煤制甲醇和煤制烯烃全生命周期C02排放的变化率分别为4.0%和1.1%,其中煤制烯烃影响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