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货膨胀惯性,是指通货膨胀在受到随机扰动因素冲击偏离其长期均衡水平后回复到均衡水平的趋势。通货膨胀惯性越高,货币政策的滞后时间越长。然而在短期内,通货膨胀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冲击(如经济行为、成本因素等),而偏离中央银行的通胀预期。因此,以稳定物价作为货币政策目标的中央银行,应当深入理解通货膨胀在受到各种冲击后的调整速度,从而制定适当的货币政策。本文首先采用结构时间序列方法对我国总体的通货膨胀惯性特征进行实证分析,将推动总体通胀惯性的因素进行分解,发现我国内在的通胀惯性(0.9998)和外在的通胀惯性(0.9990)均比较高,货币政策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此外,我国基于预期的通货膨胀惯性也呈现较高的态势,说明央行应当提高通胀目标的透明度,引导市场形成合理的通胀预期,促进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其次,本文对八大类价格子成分和全国31个主要地区的通胀惯性特征进行实证分析和比较,发现各子成分的通胀惯性大小与在总体CPI通胀率中所占的比重没有必然的联系,而且全国31个主要地区的通胀惯性存在地区性的显著差异,这意味着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应当充分考虑部门异质性和地区差异性的通胀惯性动态特征。这一思路拓展了国内对于通货膨胀动态特征的研究,并为前瞻性的货币政策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