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众多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城市生态园地等由于多种原因,开始面临夜景照明,而照明对生态环境影响及保护的研究在国内尚属空白。本文在深入调研、综述国内外本领域研究的基础上,首次创造性地提出人工光照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工作的技术路线,即在生态学原理指导下采用单物种研究成果借鉴、现场实测和长时间监测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并针对即将进行夜景照明的颐和园展开系统研究。
本课题研究中对颐和园内的动物、植物进行了详尽的实地调查,分类梳理出光照习性,针对雨燕、昆虫、蚱蝉、松鼠等颐和园主要动物,选择典型栖居区域,对其光照习性进行了持续的现场实验及测量;并对自然月光、城市逸散光、建筑投光、水下LED灯具照明等多种照明方式进行了现场测量,得到大量数据。并根据其生物习性、生态学原则及动植物状况确定光照保护等级,结合现场照明实验数据,给出照明分级控制建议与照明指标建议。
在对颐和园夜景照明环境因子分析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并建立了针对颐和园中众多景观与生态元素的夜景照明环境影响的评价方法,确立了颐和园夜景照明环境影响分析模型,并进行了分区应用,得到对即将实施的夜景照明更有针对性的照明限制意见。
本研究工作所建立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取得的成果,不仅对颐和园,也对我国众多面临人工照明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城市生态园地等的光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