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街角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城市公共空间的总体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认为,城市街角空间以其非排他性的特征将空间的包容性发挥到了最大,为城市劳动力和社会关系的再生产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当下,法治社会和市民意识盛行,公平和效率成为城市规划决策中最重要的价值判断依据。本课题以公平和效率为视角,以城市街角空间为研究对象,以探讨街角空间的景观规划设计方法作为研究手段。首先,通过界定对城市街角空间的概念来明确论述的对象;通过对城市规划体系分析、探讨城市街角空间的形成机制、类型及其在城市中的作用来研究其本质;借用公平和效率在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来探讨其在城市规划与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表达方式。在宏观层面的研究上,注重分析城市街角空间系统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以及控制城市街角空间规划的总体数量;在中观层面上,注重分析城市街角空间的服务半径、覆盖率、不同城市区域城市街角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的表达以及其弹性规划的研究;微观层面的研究从空间界面、景观设施、空间感受以及交互体验四个方面展开;最后以福州市鼓楼区城市街角空间为例,探讨此区域的街角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本课题旨在以公平和效率为价值判断,探索城市街角空间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规划设计。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研究出可以依据和参考的城市街角空间景观规划设计体系并以之为城市街角空间的建设提供可靠性的保障,以期达到缓解当下城市管理部门、规划部门、开发商及设计方之间无据可依的状态。本课题研究的结果表明,城市街角空间在宏观总体规划中应侧重总量上的公平和整体配置的效率,应增加总体规划中城市公共空间专项规划,并使其包含城市街角空间规划;在中观层面应侧重可达性公平和供给的效率,通过不同区域的特点提出不同的设计导则保障;在微观层面表现为使用的公平和效率,应根据不同的地方性和人口特点然后因地制宜地制定空间界面、景观设施、空间感受以及交互体验四个方面的设计导则来保障公平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