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雌激素受体GPR30在人子宫瘤中的作用和机理研究目的:子宫肌瘤是最常见的一种妇科良性肿瘤,由平滑肌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主要发生于育龄期妇女,其最显著的症状是月经过多、盆腔不适等。雌激素在子宫肌瘤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人子宫肌瘤和正常子宫肌细胞中,由雌激素受体GPR30介导17p-雌二醇所引起的细胞增殖作用却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是为了探明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在子宫肌瘤和与之相对应的子宫肌中的表达差异,并探讨GPR30在子宫肌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子宫肌瘤的非手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和结果:人子宫肌瘤组织和子宫肌组织由天津中心妇产科医院提供,来自于接受子宫切除术的病人,年龄在35-50岁之间,近三个月内无固醇类使用史。两种组织中GPR30的表达被检测,原代培养的细胞来源于这些子宫肌瘤组织和正常子宫肌组织。通过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方法,我们发现与正常子宫肌组织相比,GPR30在子宫肌瘤组织中高表达。在正常子宫肌组织中,仅有3/9的病人样本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到有GPR30蛋白表达,GPR30蛋白的表达水平远低于GPR30蛋白在肌瘤中的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揭示了在子宫肌瘤组织和培养的子宫肌瘤平滑肌细胞中GPR30的核定位。0.1mM17p-雌二醇(E2)分别处理两种细胞后,子宫肌瘤平滑肌细胞中GPR30mRNA的表达增加,但是在子宫平滑肌细胞中GPR30mRNA的表达却下调。GPR30激动剂G-1分别处理两种细胞后,G-1同时上调了两种不同类型细胞中p44/42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的磷酸化水平。不同的是,MEK抑制剂PD98059却完全抑制了子宫平滑肌细胞中G-1诱导的p44/42的磷酸化,而子宫肌瘤平滑肌细胞则没有这一现象。结论:1.GPR30在子宫肌瘤组织以及原代培养的子宫肌瘤平滑肌细胞中高表达。并且通过免疫荧光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发现GPR30在子宫肌瘤组织和原代培养的子宫肌瘤平滑肌细胞中,定位于细胞核。2.E2刺激了原代培养的子宫肌瘤平滑肌细胞中GPR30mRNA的表达。3.在人子宫肌瘤平滑肌细胞和子宫平滑肌细胞中,GPR30选择性激动剂G-1激活了p44/42MAPK信号通路。第二部分雌激素受体GPR30在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作用和机理研究目的: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脏疾病和中风的首要原因,其中,血管平滑肌细胞过度增殖是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细胞病理学的发病基础之一。雌激素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保护作用。然而,雌激素对于ERs敲除的小鼠体内新生内膜的形成仍然具有抑制作用,这提示我们一个被称为新型雌激素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可能通过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从而抑制新生内膜的形成。为了验证以上假设,本研究探讨了GPR30在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中的分子机制,从而为以平滑肌过度增殖为病理基础的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等提供治疗的理论依据。方法和结果:我们利用小鼠颈总动脉结扎所构建的新生内膜增生模型,检测了GPR30特异性配体G-1的作用。正如期望的那样,G-1的处理显著抑制了由结扎诱导的新生内膜病变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揭示潜在的机制,我们检测了G-1对培养的人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作用。在人血管平滑肌细胞中,G-1的处理显著诱导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激活和磷酸化,和p44/42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的激活和磷酸化。综上所述,我们的结果显示G-1抑制新生内膜的形成是通过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其中涉及独立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p44/42MAPK信号通路机制。结论:1.在小鼠体内,G-1可以抑制由损伤引起的颈总动脉新生内膜的形成;2.G-1抑制人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3.G-1通过EGFR的转活来激活p44/42MAPK信号通路,从而达到抑制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