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转型经济背景下金融体系的主要问题作为切入点,中国渐进式金融改革是一个体制变迁的过程,这一变迁滞后于经济的发展,抑制了经济的发展。改革以来金融体制的变迁,落后于经济多元化对金融服务的需要,这也是民间金融产生和发展的重要经济基础。金融改革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解决当前金融体系和转型经济发展问题的重要途径——发展民间金融,这一点上国内外研究达成了共识,然而,对于转型经济的特殊背景下,关于民间金融存在的必要性及对民营经济和整个金融体系的重要意义研究得较少,特别在转型经济下民间金融制度的系统研究相对薄弱,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了广泛的空间。 本文对中国的民间金融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以转轨时期作为特定背景,其主要内容包括:首先,介绍了本文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对民间金融研究的现状及不足,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将采用的研究方法;其次,阐明转型时期对金融制度安排的要求,从正式金融供给的体制缺陷与非国有经济的融资需求困境两方面论证发展民间金融的必要性,同时强调民间金融的交易成本优势,得出其对于资本形成、经济增长、金融生态平衡和效率提升的重要意义;第三章对当前我国民间金融存在的规模、各种形式进行归纳、总结,对民间金融的特征、弱点及负面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本文的第四部分通过总结美国、日本和台湾等发达经济主体的民间金融治理经验,同时借鉴发达市场经济主体民间金融的制度安排和监管策略;并在第五章提出适合当前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的变迁路径和制度创新框架;最后则是总结与展望。采用的方法有:逻辑和历史相结合的方法、规范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国别比较的分析方法、制度经济学的分析及博弈论的方法。 本文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四点:(1)以转型经济为特定背景探讨我国发展民间金融的必要性和意义;(2)总结出当前我国民间金融的形式、特征、存在问题及其制度性缺陷;(3)通过分析发达经济主体的民间金融经验,提出对于我国发展民间金融的借鉴;(4)构建出转型经济的约束下我国系统化的民间金融制度安排;(5)将交易成本理论和博弈论的方法贯穿于民间金融的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