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是一种具有囊膜、无包涵体的杆状双链环状DNA病毒,也是严重危害对虾养殖业的最主要病原。本文以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为研究对象,分析了WSSV于不同养殖水温(8℃至33℃)感染螯虾时,病毒入侵、基因组复制以及早晚期基因转录的差异。根据对病毒基因组的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27℃水温为WSSV在螯虾体内增殖的最适温度;而在12℃以下病毒很难增殖;在32℃病毒的增殖被抑制在一定水平,且螯虾存活时间延长。通过不同温度转移实验发现,在27℃感染WSSV后转移至12℃,以及在33℃感染后转移至27℃能稍微延缓病毒增殖进程,从而使螯虾存活时间延长2-3天。说明低温只能短时间内延缓而不能降低原有的增殖水平,高温对于WSSV中国株的热抑制能力在降低温度后仅能短暂维持,但随着WSSV的不断感染,转移后螯虾仍较快死亡。在12℃和33℃的水温下,分别用DAPI染色的WSSV悬液注射到螯虾的血循环系统,之后通过共聚焦显微镜观察WSSV进入虾血细胞的情况。发现低温下,WSSV仍然能进入虾血细胞,但是感染的细胞数目较常温和高温明显减少。说明低温并不能阻止WSSV进入虾血细胞,但是入侵的效率大大下降。因此推测WSSV病毒粒子“潜伏”于螯虾体内,而不能被清除。我们用高剂量的病毒去感染螯虾,发现32℃时病毒增殖进程比27℃仅延缓2天;而12℃时病毒的增殖长时间内被抑制在105,使得螯虾存活20天之久。说明在WSSV爆发时期的感染下,高温已经不能很有效地抑制病毒的增殖,而低温仍可发挥作用,同时表明高温和低温对WSSV增殖的抑制机制存在差异。针对病毒感染极早期基因IE1和晚期基因VP28的转录时序分析,发现12℃两个基因的转录都推迟到12h以后,在33℃时则分别提前到2h和4h却保持在较低水平。说明低温不但抑制WSSV基因组复制且抑制完整的病毒粒子的组装,进而使病毒整体的感染进程减慢;在33℃时基因表现时序提前则可能是高温下螯虾体内与信号转导有关的酶类较活跃。而具体哪些调控基因和酶类在不同温度下差异表达,以导致后续的增殖延缓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