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镜下经鼻入路颅底中线区解剖研究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lly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熟悉内镜下经鼻入路至颅底中线区,包括前颅底、鞍区、中颅底、斜坡、寰枕交界区及后颅底的内镜解剖结构特点,探索神经内镜下经鼻入路显露颅底中线区的可行性,并进一步研究该手术入路的适应证、手术技巧及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方法]选用新鲜尸头40具,用红色乳胶灌注动脉,蓝色乳胶灌注静脉系统后,75%酒精浸泡5天备用。分别运用直径4mmm,长度18cm的0°和30°硬质内镜(蛇牌,德国),在神经导航系统(史塞克,美国)的引导下模拟手术过程,经单及双侧鼻腔采用经鼻入路对尸头进行颅底中线区内镜下解剖。观察内镜下颅底可暴露的范围和解剖结构,并定量测量各个解剖标志之间的距离。[结果]手术入路过程中鼻腔阶段主要的解剖标志是:下鼻甲、中鼻甲、上鼻甲、鼻中隔、后鼻孔、蝶筛隐窝和蝶窦开口;颅底阶段的主要解剖标志是:鞍底、鞍结节、蝶骨平台、前筛动脉、后筛动脉和筛板、颈内动脉隆起、视神经管隆起、颈内动脉-视神经隐窝、斜坡隐窝、翼管、咽鼓管和枕髁等。尸头标本上测量两眶内侧壁的最宽距离为34.7±3.5mm,前后筛动脉在眶内侧壁的距离为17.1±2.8mm,蝶窦开口距后鼻孔为15.6±3.5mmm,两侧蝶窦开口之间的距离13.2±2.3mm,两侧颈内动脉-视神经隐窝内侧距离为15.3±1.2mm,蝶鞍横径为19.8±3.9mm,蝶鞍前后径为9.1±1.5mm,蝶窦底部至斜坡隐窝下缘的距离为16.2±3.7mm,斜坡段两侧颈内动脉的距离为16.8±3.5mm,枕骨大孔前缘至鞍背的距离39.6±4.3mm。[结论]神经内镜经鼻入路可暴露前颅底、中颅底及后颅底中线区的骨性及硬膜下解剖结构,并可以提供宽广、清晰的手术视野,是处理颅底中线区病变的一种新的微侵袭方法。通过模拟内镜手术过程对尸头进行解剖,可以熟练掌握内镜手术技术和经鼻入路内镜解剖知识,为临床开展内镜经鼻入路颅底手术提供可靠保障。
其他文献
曲线光滑函数 ,在GIS绘图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讨论的三角形内插线曲线光滑函数属于插值样条型的曲线光滑方法。更主要的是该函数通过图形控制参数δ ,较容易实现对产
近年来,新型研发机构在国内的发展势头迅猛,各地也开始纷纷效仿,建立起实验田来。云南省作为其中的一员,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并逐渐形成了其独有的特点。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有
腹内疝所致肠梗阻是疝源性肠梗阻的主要原因,发病急,进展迅速,病情险恶,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故早期诊断较困难。其为闭袢性肠梗阻,容易发生绞窄,甚至肠坏死,后果较严重。对于怀疑腹内
当重大灾害发生时,避灾安置场所能为群众提供安全的区域和基本生活保障,建设避灾安置场所是保障群众生命安全的重要举措。浙江省丽水市通过开展避灾安置点标准化建设,不断完
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腰、髋部酸痛、疼痛及下肢疼痛、麻木,较重的主要是跛行和患肢浅感觉减弱,肌力减弱。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这种
目的:观察采用肱骨近端解剖锁定板治疗中老年NeerⅢ、Ⅳ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以便提高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治愈率。方法:本研究病例来自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病房自20
近日,我院学报主编刘永平教授接到中国学术期刊评价委员会的《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09—2010),我院学报《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报》获评“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
本文分析了农村公路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重要性,结合工作实践,就农村公路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进行了一些探讨。阐述了如何优化设计以降低或控制工程造价、加强设计变更管理工作
研究背景及目的肌腱病在运动医学领域比较常见,普遍认为各种不恰当运动致肌腱过度重复使用,肌腱出现微小的撕裂损伤,造成肌腱组织逐渐变性和退变,但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
研究背景周围神经伤高发,导致很高的伤残率,传统针线缝合法是目前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金标准,但是针线缝合法也存在一定问题,其费时费力且对操作者要求较高。针对针线缝合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