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正处于重工业化的高速发展阶段,为了解决"经济一环境"相悖的怪圈,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环境政策和措施。能否平衡环境污染治理成效和企业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是评价政府环境规制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随着环境规制强度的不断增加,许多企业选择通过技术创新降低环境负荷和提高经济效益。目前,关于环境规制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关系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并未达成一致的观点。从研究的结论看,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可能为正向影响,也可能为负向影响,或者两者兼有。本文在梳理相关理论及分析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的基础上,将环境规制按照对企业管制方式的不同具体分为三类,分别为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和自愿参与型环境规制,并分别验证其对技术创新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影响。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三种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绩效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具有正向影响,但三者的影响程度不同: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虽然对技术创新的生态效益具有较大的影响,但对技术创新的经济效益影响却不显著;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均具有很好的正向影响;自愿参与型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经济效益具有较大的正向影响,但对技术创新的生态效益的影响并不是很显著。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手段互有短长,对于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具有不同的影响。政府要想有效地解决环境问题,应该建立一套以政府为主导、公众参与相协助、企业环境经营相配合的环境规制模式,强化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的作用。政府要结合市场和企业的实情,充分考虑企业的经济利益,制定合理的环境政策;同时,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企业环境保护意识,最终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