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技术进步、经济全球化、放松规制、劳动力供给、需求多样性,以及由此引起的高度不确定性的推动,使得产业结构发生了从高集中度向低集中度方向变迁的趋势,经济增长的范式发生了变化,大多数西方国家创业率上升,创业活动日益成为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力的源泉。创业活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长期的和潜在的,经济学家熊彼特(Schumpeter,1934)认为,“创业是经济过程本身的主要推动力”,经济体系发展的根源在于创业活动,创业活动在创新、新兴产业成长、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对一国(地区)生产率增长至关重要。中国政府对待创业活动的态度也越来越明确,认为创业是带动就业,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新兴创业活动也逐渐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动力”。创业活动得以实施的载体是创业企业,创业企业的成长与发展也是创业活动经济产出和绩效的标志。从新古典经济学以来,关于企业成长的研究就一直在经济学、管理学、甚至生物学领域展开。从新古典对于企业成长的“最优规模”的推导,到彭罗斯教授从资源观的角度解释企业成长所需要的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到管理学派将企业成长看成是经理人员管理激励的函数,直到后来的演化学派和生物群众论,都是在探讨企业从建立到成长的整个过程受到什么要素的影响,以及企业如何更有效地实现成长。从国外到国内,中国学者也在关注中国企业成长的相关问题。通过中国期刊网(CNKI)搜索相关“企业成长”主题的文章达到11951条,在被引用频次最高的50篇论文中,谭力文,夏清华(2001)客观地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生命周期特征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并试图说明企业健康持续成长的内在动力与外部条件;李新春等(2001)分析了所谓企业家“控制权回报”与企业成长的关系,并进而研究企业在走向制度化和控制权转移(接班人)问题对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影响;陈晓红等(2004)运用突级变数法对我国82家中小上市公司2003年度的成长性进行了评价和排序,得出了2003年各中小上市企业的成长性排名并对此作了必要的经济分析;张玉利等(2002)分析了组织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企业知识显性化问题,认为中小企业跨越管理障碍并获得成长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企业知识显性化过程。国内学者们的研究更多的是从中国情境下出发,考察中国企业从建立到成长的一般过程,以及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回顾企业成长理论、企业理论、企业家理论、演化理论、战略管理理论和创业管理理论中相关于企业成长的理论内容,提出本文基于中国背景的新创企业成长研究的理论框架。这个理论框架的起点来自企业家,本文认为是企业家通过对机会的识别和发掘建立了企业,或者说是企业生命周期前端,是企业家组织了建立前期的企业。随着新企业被企业家建立,一个有形的企业实体将对如何进入市场,进入到什么市场,进行决策,这也是企业理论中研究企业是什么的主要问题。新创企业从生命周期的起始端,就进入了成长的轨道,当然,这里的成长更多的表现为一个随着时间推进,企业不断前进的动态概念。创业与企业成长是一个过程,演化理论将企业成长视为类似于生物物种演化的过程,本论文采纳了这个观点,即新创企业的成长具有类似生物体成长的特征。新创企业的战略导向被认为是模糊的,有的学者认为新创企业或者小企业没有战略,战略管理的研究更多的聚焦于成熟企业或者大企业。本论文认为新创企业应该具有一定的战略导向,以及战略规划,新创企业的创业者或者创业团队需要明确企业的竞争优势和价值链,因此,战略管理理论是本研究中对新创企业成长战略描绘的理论基础。创业管理理论衍生于管理学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对于处于初创期的企业,创业管理的有效性是企业内在成长的要求。在本文构建的基本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本论文选取了四家中国企业作为个案研究样本,对四家企业的成长轨迹进行了案例研究。本文选择了友旺电子、苏宁电器、阿里巴巴和国创高新四家企业为案例企业,运用问卷访谈和德尔菲专家打分法,基于夏清华教授(2009)提出的创业企业成长的一般阶段模型,将企业成长分成为种子期、生存期和成长期三个阶段,描述了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的内在特征,以及代表性事件。随后,本研究对专家打分问卷进行了数据分析,运用均值分析和偏相关分析,分离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和临界因素。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样本企业的成长轨迹中存在关键点和临界点。关键因素是促进企业成长的主要推动力,包括学习、市场机会、产业环境等因素;而临界因素则是企业成长中发生成长阶段跃迁的表现,包括学习、产业环境、资金等因素发生的质变导致了企业成长阶段的跃迁。在分析企业成长关键点和临界点的基础上,本文描绘了四家企业的成长轨迹图。之后,本文运用对上海浦东新区新创企业成长的两轮跟踪实地调研,描述了样本新创企业建立与成长的现状,并以四家已成长案例企业的成长轨迹作为参照系,分析了已成长案例企业与新创企业成长之间的共同性与差异性。研究发现,案例企业与新创企业在创业机会、社会网络、学习、创业资金等方面存在共同性;而在外部环境、人力资本、技术创新、融资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性。接着,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新创企业的成长进行了仿真实验。本文的仿真模型的构建建立在对案例企业关键因素和临界因素的分析基础之上,提取了学习、技术、机会作为仿真实验的主要变量。本文首先进行了学习成长的仿真实验,通过对参数设置的改变,来模拟可能的成长情况,结合SD软件模拟的运算结果,我们发现,对于新创企业而言,创业团队主导微型企业的学习成长绩效最高,企业通过学习后,能够拥有知识的员工数量最多,并且随着时间的发展,从员工规模来考察企业成长的话,创业团队主导微型企业的规模扩展在四种类型中能够达到最大。第二步,本文以技术、机会等因素为基础,构建基于技术和机会的新创企业成长仿真实验,从仿真运算的结果来看,新创企业进入到成熟产业中建立企业,其成长绩效要高于进入新产业中;如果新创企业选择技术创业,进入新产业的成长绩效要好于进入成熟产业;对于依赖资本开展的创业活动来说,进入成熟产业获得的未来成长要优于进入新产业。最后,本文通过案例对比研究和仿真实验的结果,总结了样本企业成长对中国新创企业成长的指导意义和预测意义,本文认为,样本企业的成长路径对于中国新创企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由于中国背景导致的外部环境的变化,使现在的创业活动和新创企业成长具有更多的新鲜特征,新创企业对于进入产业的选择和进入方式需要进行更为合理的选择和决策,政府的创业政策和支持新创企业快速成长的制度体系也需要更加关注企业层面的真实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