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往对鲁北地区西周时期考古学文化的研究较为薄弱,本文主要结合近年发掘的济南王府、淄川北沈马和高青陈庄、1965年北京大学田野考古实习等新资料,重点分析了该地区西周时期遗存的年代分期与考古学文化性质。 本文首先把鲁北地区按水系分为淄弥流域、济水下游、潍河下游三个区域,进而分别对各区域西周时期考古学文化进行分期,然后予以整合对应。鲁北地区西周时期遗存统一分为三期6段,其中第1、2段属西周早期,第3、4段为西周中期,第5、6段为西周晚期。由此初步建立起鲁北地区西周时期的考古学文化分期与年代序列,为相关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其次,本文对鲁北地区西周时期的遗存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文化因素分析,发现西周早期与中晚期在文化因素构成上有很大不同。西周早期文化因素相当复杂,包括有殷墟商文化、本地商文化(大辛庄类型)、周文化、夷文化四种因素,其中商文化因素占主导地位,夷文化因素也较多,周文化因素最少。与同时期其它周王朝统治地区相比具有较大差异,地方特色突出,显示了鲁北地区西周早期的特殊性。而至西周中期,则发生了较大变化,商文化因素逐步减少,周文化因素开始增加。到了西周晚期,各种文化因素逐步完成了融合,与同时期其它地区周文化的共性因素增多。 而胶东半岛的考古学文化发展却一直较为稳定,这里没有发现商文化,进入西周时期,从西周早期到晚期亦均以素面陶器为主线,但自周人到达淄潍流域后,开始对胶东地区产生部分影响,这可以说是中原王朝势力首次波及胶东地区。但终周之世,似未打破它自身的文化面貌。 再次,鲁北地区西周遗存中发现的部分晚商因素器物(如无实足袋足鬲和矮圈足厚唇簋),从特征上看与晚商器物相同,但由于鲁北地区晚商地方类型文化中不见或极少见这类典型的商式器物,而这类器物又与周文化因素器物相伴出现,故其时代进入西周,应为周初分封在考古学上的反映。同时,这些器物也可作为区分鲁北地区商周文化的标准。 最后,本文还对与鲁北地区西周时期考古学文化相对应的族属与封国,以及西周王朝对鲁北地区的经略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本文认为,鲁北地区西周时期考古学文化的族属,以商代遗民为主体,商时期原居于鲁北地区的族群,如“亚醜”、纪、逢、“(+)”族等,下限多已进入西周时期。而西周时期的主要封国为齐国,此外可以肯定的尚有纪、莱、逢等封国。其中纪、莱居东,逢国居西,齐国居中,但要明确从考古学文化上分出这些国族,是比较困难的。 通过对鲁北地区文化因素构成状况及与周邻西周时期考古学文化特征的对比,并结合文献记载,本文推测,西周王朝对鲁北地区一直是施行“因其俗,简其礼”的治国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