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对人类危害极大。近三十年来神经科学家们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对缺血性脑损伤进行研究,企图阐明这一疾病的病理生理及生化机制,并试图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疗效确实的治疗方法,但目前尚未实现这一目标。 丁基苯酞(NBP)是我组近年来研制的一个新型抗脑缺血药物,动物实验证明,NBP能缩小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后脑梗塞面积,改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减轻脑水肿,改善能量代谢,防治自发性高血压脑卒中型大鼠的脑卒中。为进一步探讨NBP的抗脑缺血作用及作用机制,我们用生理、生化、放射免疫、组织细胞培养、电镜观察、高效液相(HPLC)、分子生物学等不同的实验方法,从整体动物、组织器官、细胞分子及基因调控等不同水平研究了NBP的抗脑缺血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主要结果如下: (1)应用原代培养大鼠胎鼠皮层神经元的方法发现,d-NBP(1~100μM)和l-NBP(1~100μM)均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N-甲基-D-门冬氨酸(NMDA,30μM)、KCl(20mM)或低糖低氧诱导的大鼠皮层神经细胞内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降低细胞死亡率,改善受损细胞的形态,抑制神经细胞内多聚核糖体的解聚。 (2)应用氢清除法连续测定大鼠一侧纹状体脑血流量(rCBF)的方法发现,dl-NBP能在不影响动物平均动脉压的情况下增加正常大鼠纹状体的脑血流,改善脑供血,并能使MCAO大鼠减少的局部脑血流显著增加,其作用至少持续3h,而且预防给药或治疗给药,ip或ig同样有效。 (3)用高压液相荧光检测(HPLC-FD)的方法发现,d-NBP(0.1~100μM)能剂量依赖性增加大鼠皮层及小脑突触体胞浆内的原生型NO合酶(cNOS)活性,使L-胍氨酸的生成量明显增加,而对缺血再灌后诱导的诱生型NO合酶(iNOS)活性无明显作用;相反,l-NBP则与NO合酶(NOS)抑制剂L-NAME(0.1~100μM)相似,既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脑组织内cNOS活性,又能抑制脑缺血再灌诱导的iNOS活性。我们用原代培养大鼠小脑细胞及皮层胶质细胞的方法同样观察到d-NBP(0.1~100μM)能剂量依赖性增加cNOS活性,对LPS诱导的iNOS活性无明显影响;而l-NBP和L-NAME则既能抑制cNOS活性,又能抑制iNOS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