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唾液淀粉酶负荷试验”在脾气虚证现代研究中的意义已经得到学术界的公认。本文试图对该试验的传统检测方法进行某些改进,以改善其临床可行性,从而更好地为脾气虚证的辨证论治研究服务;同时通过该试验在基础状态和非基础状态下的同步对比,初步证实脾气虚患者在非基础状态下同样可以表现出唾液淀粉酶活性比值降低的脾气虚证本质。【方法】1.研究对象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者,经中医辨证分为脾气虚组及非脾气虚组,并设健康对照组;2.以上三组均同步检测在基础状态(清晨醒来后无任何活动、安静和空腹)和非基础状态(上午安静和空腹,可以有一般的活动)下酸刺激前后的唾液淀粉酶活性,并计算其活性比值(酸刺激后活性/酸刺激前活性),分别进行各组数据之间的统计比较,同时详细填写四诊资料登记表;3.所有实验数据应用SPSS 13.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其中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采用等级相关分析,进行症状和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1.脾气虚组基础状态与非基础状态下酸刺激后唾液淀粉酶活性均比酸刺激前明显下降,酸刺激前后酶活性有显著性差异(P<0.05),非脾气虚组与健康对照组在基础状态与非基础状态下酸刺激后唾液淀粉酶活性比酸刺激前均有升高趋势,但其酸刺激前后酶活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以上三组之间无论在基础状态或非基础状态下酸刺激前唾液淀粉酶活性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脾虚组与非脾虚组之间在基础状态下或非基础状态下酸刺激后的酶活性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上三组之间在基础状态或非基础状态下的酸刺激前后酶活性比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三组之间基础状态与非基础状态下的酶活性比值变化比较,从诊断性试验方法看出敏感度达96.55%,特异度为87.10%,准确度为91.67%,阳性预测值为0.875,阴性预测值为0.8710,阳性似然比为7.483,阴性似然比为0.0396;结果表明非基础状态下酶活性比值变化的敏感度相当高。4.脾气虚组部分主要症状及其出现率为:舌淡胖、边有齿印(90.0%),胃脘隐痛、喜温喜按(70.0%),脘腹胀满(50.0%),肢体怠倦(45.0%)及身重困倦(45.0%),脉细(45.0%),食欲减退(40.0%)。脾气虚组部分主要症状与实验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显示,脾气虚患者的“胃脘隐痛、喜温喜按”症状出现机率在基础状态及非基础状态下均与唾液淀粉酶活性比值成正相关。【结论】1.基础状态下,脾虚组患者的酸刺激后唾液淀粉酶活性明显下降,表明脾虚患者在基础状态下有副交感神经的应激能力低下、消化功能减弱的本质现象,与既往研究结果相符。在非基础状态下,脾虚组患者酸刺激后唾液淀粉酶活性亦明显下降,其酶活性变化趋势与基础状态的测定结果基本相符,初步证实脾气虚患者在非基础状态下同样有消化功能低下、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及其应激能力低下。2.脾气虚组、非脾气虚组及健康对照组在基础状态下和非基础状态下酸刺激前后唾液淀粉酶活性比值的组间差异对比分析显示,“唾液淀粉酶负荷试验”在以上非基础状态下同样可以反映出脾气虚证的变化特征。3.三组受试者在非基础状态的诊断性试验与基础状态金标准相比,诊断性试验敏感度高,提示非基础状态下测定唾液淀粉酶活性比值同样可以作为脾虚证的辅助诊断指标;4.脾气虚患者的“胃脘隐痛、喜温喜按”症状的出现机率在基础状态下和非基础状态下均与唾液淀粉酶活性比值成正相关,提示唾液淀粉酶活性比值越高(在比值<1.0情况下),出现胃脘隐痛的症状机率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