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常用的抗肝癌药物因缺乏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有毒性大、副作用多等缺点,因此发展一种可以实现靶向输送和智能响应的药物载体十分必要。基于聚合物纳米粒子的药物控制释放体系,具有亚微米尺度、易于通过多种途径给药、保持药物活性以及缓释的特点,成为药物控制释放领域中的研究热点。牛血清白蛋白(BSA),由于来源丰富、生物相容性良好、降解产物无毒等优点,成为最常见的载体材料。本文利用去溶剂-化学交联法制备了表面带负电的BSA纳米粒子,进一步通过层层自组装技术在粒子表面修饰了聚电解质多层膜;利用聚电解质分子中活性基团,在多层膜表面上引入了具有延长体内循环时间及靶向功能的基团,最后在体外细胞实验中研究了粒子的控制释放性能和靶向功效,并且研究了粒子的血液相容性和初步体内分布。首先,利用去溶剂-化学交联法制备BSA纳米粒子,在其表面层层组装了聚烯丙基胺盐酸盐(PAH)/聚苯乙烯磺酸钠(PSS)多层膜,吸附了不同聚乙二醇(PEG)接枝密度的PAH-g-PEG,以观察具有不同表面PEG密度的粒子的稳定性,以及pH值对粒子包埋释放阿霉素(DOX)的影响,优化了粒子包埋DOX的条件。实验证实对BSA粒子的修饰,在提高粒子的稳定性的同时,不影响其药物包埋和pH响应释放性能。表面PEG密度越高,粒子稳定性越好。其次,在BSA@(PAH/PSS)2粒子的表面吸附了PAH-g-PEG-COOH,通过碳二亚胺(EDC)/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偶联了靶向分子适配子AS1411,从而得到了接枝靶向分子的BSA纳米粒子(BSA@(PAH/PSS)2/PAH-g-PEG-CONH--Apt, BNPs-Apt)。细胞培养表明了BNPs-Apt对人肝癌细胞(QGY-7703)的胞吞量明显高于肝正常细胞(Hepli),可见BNPs能够有效区别人肝癌细胞和肝正常细胞;与注射用盐酸阿霉素(DOX)以及未接枝AS1411的载药粒子(BNPs/DOX)相比,载药后的粒子(BNPs-Apt/DOX)对人肝癌细胞毒性增强,但对肝正常细胞的影响保持不变。最后,为提高粒子的生物相容性,引入更多活性基团,将PAH/PSS多层膜更替为生物功能化的聚赖氨酸(PLL)/肝素(Hep)多层膜,以此修饰BSA纳米粒子,表面吸附不同接枝密度的PLL-g-PEG,研究了粒子的稳定性发现在所研究范围内,不同介质密度的PLL-g-PEG对粒子的稳定性无明显影响。考查不同表面的纳米粒子的血液相容性,PLL/Hep多层膜以及PLL-g-PEG修饰的BSA纳米粒子抗蛋白粘附能力有所提高,而且血液相容性良好。初步的动物实验探查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以及靶向性能,为纳米粒子的进一步优化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