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cept of ’Yi’ in Mencius

来源 :HANAA KHAMIS ALI ALI SHALBY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liser3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的概念是《孟子》中提出的重要美德之一。本文关注孟子所说的“义”的实践意义,包括“义”与人际关系处理(与自己、与家庭以及与政治活动的关系);“义”作为德性(“四端”之中的“义”,“义”是外在还是内,“义”与“礼”的关系,“义”与“气”的关系,如何接受礼物才是遵循‘义’);以及“义”如何可以帮助解决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些问题(包括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分配公平问题、社会问题等等)。在《论语》中,孔子只被描述为教育家。他希望他的追随者成为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全面的人”,因此他教给他们各种侧重于基本素质的科目。社会关系中的每个“名”都带有一系列的责任和义务。这些“名”包括君、臣、父、子、兄、弟等等,拥有这些头衔的人必须正确履行自己的角色和职责。这是对孔子正名学说的解释。孟子是东亚最受欢迎、最著名和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在儒家学派的历史上,他发展了孔子在公元前6至5世纪创立并为中国人实践了两千年的人生哲学。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儒家学说发生了变化,但它仍然是中国教育的支柱和中国价值观的根源。孔孟重视以“义”的概念指导人与人、父子、兄弟、君臣的关系。本文将探讨孟子的“义”概念,以及实践“义”对人、家庭、国家和国家的意义。在《告子上》第10节中,孟子陈述了“义”对每个人的重要性。他举了一个例子,如果人有两个选择,“命”或“义”,只能选择一个,他将如何抉择?这种选择将反映和评估人类的行为。如果选择“义”,则不止要自己实践,还要必须和别人一起实践。如果选择“命”,则很可能不仅不实践“义”,还会假装实践“义”。《离娄下》中的齐人就是这样,他没有实践‘义’,反而跟妻妾假装自己有“义”,这就是小人的做法。小人会选择“命”,而君子的“义”就是命。在《尽心上》第15节中,他解释了“生而有之”的含义,即人类无需先前学习即可完成的事情或无需思考即可获得的知识。从这一点来说,可以说人类天生就有仁义。孝敬父母和尊重兄长是其表现。孟子也将孝敬父母称为仁,将尊敬长辈称为义。这意味着每个人都生来都有仁义,“义”作为“四端”之一(《公孙丑上》第6节),随着修炼而成长。孟子在《离娄下》第5节中描述了统治者对平民的影响。庶民随君而行。如果君王实践了“义”,平民就会实践“义”。普通人总是仰慕和效法处在高位的人。当孟子和告子争论人性时,他支持了这种平民跟随领导者的想法。《告子上》第6节提出,当百姓饥寒交迫时,王不能要求百姓仁义,首先,君王必须帮助平民在繁荣时期和匮乏时期都能获得最低限度的食物和衣服,关于“义”的修行将在人民经济安定后开始。如果统治者食用自己耕种的食物并与平民并肩工作,那么他是否正确实践了“义”?如果君子吃他自己种的粮食,穿他自己织的布,那么他是否正确地实践了“义”?关于这组问题,《滕文公上》第四节中,孟子在与陈良(许行的弟子)的讨论中给出的答案。他钦佩统治者能完成他的下属应该完成的任务,他也很钦佩陈良的老师许行,他以自己种植的庄稼为食,穿着短褐衣服,但若君子忙于耕作,君王忙于做饭,谁来管理百姓的事?谁在乎人的道德和教育?孟子告诉陈良,有两类人,用双手工作的人和用头脑工作的人,用头脑做事的人必须带领用双手做事的人,这样才能实现互利共赢。同时,这两种人之间的关系必须遵循“义”。为什么君子去见君王是不对的?孟子在《滕文公下》和《万章下》回答了这个问题。《滕文公下》中提到有种说法认为凡是见君王的人都必须同意君王的说法,使君王不怒,这其实不是正道。君子有道,如果他们看到国王放弃了道,他们必须询问并引导他回到道上。如果不是谢柳、段干木那样的紧急情况,君子是不愿见君王的。但是,如果君子担任大臣,他必须去朝廷做他的工作。君子之间的尊重,必须是相互的、平等的。孔子不在的时候,阳货送他礼物,孔子并没有直接去拜见阳货,而是一直等到阳货出门(才去回礼)。孟子和万章之间的另一场争论是关于统治者召见读书人的原因。万章认为,君王召见读书人的原因是他受人尊敬、见多识广。孟子拒绝了这个论点,因为如果读书人是值得和知识渊博的,那么君主怎么能召唤他?学习者应该尊重老师。在《离娄上》第27节中,孟子概述了各种美德的重要性。他首先解释说,为父母服务是最高层次的“仁”。其次是’义’,如果弟弟跟随并尊重他的哥哥,那就是“义”。在我看来,以仁为本,就是立德之本。如果这个人不是人,就不需要美德。人若不仁,勿行“义”,无礼无智。根据孟子的理论,在“仁”之后,“义”是第二重要的美德。这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有仁,但不运用“义”,他将无法获得礼节和智慧。仁、义、智、礼,发于人之四肢,生于四端之心。四肢会随着时间而增长,但四端不会。你必须找到一种技术来培育和种植它们(《公孙丑上》第6节)。如果这个人成功地培植了“四端”,他会在他所说的一切中遵循它们。他采取的每一个行动都会跟随他们。,没有人能阻止他。但是,如果他不这样做,他将根本没有能力为他的父母服务。如果“义”指的是人们为改善与他人的关系所做的行为,它会变得外在吗?孟子和告子关于“义”的内在性或外在性的争论在《告子上》中有所记述。此外,此章还有关于孟季子、公都子以及孟子思想同异的论述。从孟子和告子的讨论可以看出,尽管告子提到了“义”和“仁”,但孟子总是在争论“义”。在我看来,这意味着孟子同意告子对“仁”的看法,但不同意他对“义”的看法。孟子不同意“义”的外在性,但这并不一定不意味他相信“义”是内在的。“义”是“利”的反义词。在《孟子》中,“利”表达的是对个人自身利益的好处,而不是对整个社会的好处。如果在人际关系中考虑了利益,关系就会被破坏。如果大臣确定支持另一个国王的利益会更大,他将加入他。利益将决定儿子与父母的关系。如果他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约定的利益,他就不会为父母服务。弟弟也不会服从他的哥哥,直到他从他那里获利。“义”是指一个人为加强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纽带而采取的行动,而“气”代表个人的能力,与“义”相关的行为必须依靠“气”来实践。在生活中,有许多使人生气的情况。有些人在这种情况下无法控制自己,做一些不遵循“义”的行为。《公孙丑上》第2节介绍了不动心的表达。不动心是什么意思?在我看来,不动心是指没有什么可以迫使人做任何不遵循“义”的行为。让一些人伤害“气”或不追随“义”的事情是金钱、职位、愤怒、快乐等。礼物必须有特定的原因,仪式性地给予,由坚持“义”的人提供,并且应为真正的君子所接受。我同意孟子的观点,无故接受礼物是一种贿赂。贿赂是提供给工作中的管理者的礼物,让他们忽略工作场所中某些人的不足或给予某些员工不应该得到的好处。贿赂是公众为换取利益或逃避处罚而向政府工作人员提供的礼物。一个高尚的人不应该接受这样的礼物,应该永远把国家的利益放在自己的利益之上。贿赂是向政治家、媒体专业人士和宗教领袖支付的款项,以促进统治者的政策并忽视他们的失败。在有条件地接受礼物的情况下,我不同意孟子的观点。根据孟子的要求,老百姓或老百姓与智者之间的礼物交换是有益的,因为它增强了社会成员之间的社会凝聚力和相互依存性。但是在我看来,智者或贵族接受统治者的礼物是一件不可取的事情。因为智者的目标是实现人性和正义。这在很多情况下可能与统治者的利益发生冲突。大多数统治者都希望以各种方式保并扩展他们的王国,即使这种方法与“义”不一致,这就需要智者在教育和建议统治者以使他们回归正确道路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若君王以前曾给过他们礼物和金钱,那么智者又将如何建议统治者?“义”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义”是指弟弟对哥哥的尊重,“义”是指年轻人对长辈的尊重。所以如果把“义”应用在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因缺乏相互尊重而发生的争吵就会消失。
其他文献
“侠”是一种基于某种行为和观念的文化现象,也是一种独具文化与文学色彩的人物类型。晚明传奇剧本中出现的“侠”形象鲜明生动,蔚为大观。但是,目前学界对小说中“侠”形象的研究成果较多,而戏曲中“侠”形象的研究有进一步探索的空间。晚明传奇剧本中“侠”作为一种类型化的人物形象是别具特色的,因此,本论文以晚明传奇剧本中的“侠”形象作为研究重点,在继承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全面搜集、梳理晚明涉“侠”传奇作品及相关资
学位
清初“世说体”小说是清代文言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载了众多明代官员形象。这些形象特征鲜明,意蕴丰富,但学界对它们的研究还存在不足。因此,本文以清初“世说体”小说中明代官员形象为研究对象,以期对“世说体”小说研究有所补充。本文研究内容主要由七部分组成:绪论主要阐述本文的选题缘由、研究状况、论文创新点、研究价值、以及研究方法。第一章介绍清初“世说体”小说对明代官员的载录状况。在明确“世说体”小说和“清
学位
行为依靠思想作先导,情感是行为的催化剂,只有在双向的思想和情感驱动下,才能有效地实现对个体的外在规范和要求,行为符合道德规范。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思想和情感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效果,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和习惯。因此,要优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效果,必须重视情感教育。基于此,本文就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开展探究与分析。
期刊
现代意义上的生态危机始于西方工业革命之后,随着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的发展,逐渐成为一个全球的共性问题。新时期以来,大量西方生态文学作品及理论传入国内。与此同时,我国现代化进程不断加深,空气污染、草原退化、冰川融化等等生态环境问题开始日益凸显。这使得作家开始关注生态问题,进而涌现了一批富有生态意识的文学作品。新世纪以来,国内迎来生态文学创作和发展的高峰期,生态小说、生态诗歌、生态散文等创作都空前繁盛。
学位
自身免疫性抗体大致分为非神经系统自身抗体及神经系统自身抗体,这些抗体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对于临床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可能是治疗的潜在新靶点。本文就部分自身免疫性抗体对缺血性脑卒中影响或机制进行综述。
期刊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一直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职业教育政策文件的出台进一步推动了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2020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制定《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文件中,开篇提到要强化中职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强调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特别是规定实践性教学学时原则上占总学时数一半以上。另外,企业对职业学校学生专业能力发展提出要求,这就要求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始终要落实到具体
学位
“中国概况”课程是面向来华留学生的重要文化必修课,旨在帮助留学生在了解中国文化的基础上,更好地适应在中国的学习、交际与生活。教材是教学的工具,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大纲和标准,现有的“中国概况”教材普遍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针对“中国概况”教材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一方面以宁继鸣版《中国概况》(第2版)和程爱民版《中国概况》两本具有代表性的教材为例,对比两本教材在结构体例、文化内容选编、练习题设置、插图
学位
随着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新型数字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各类产业中,数字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从挖掘、计算到精细化处理变得越来越容易,管理会计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数字经济背景下,管理会计有效融合信息技术可以更加精准、高效地挖掘、分析企业的数据信息,从而为企业领导者做出财投类战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管理会计由此能够更好地服务企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基于此,本文对
期刊
留法美术生对中国美术的影响可以说是贯穿了整个20世纪,有关留学生群体的归国贡献研究是基于美术现代性转型下的重要议题。云南美术的现代性始于清朝末年西方美术的传入,云南本土美术形态被打破了,于是从“被植入”到“去学习”,云南美术的现代性转型徐徐展开。留法美术生们站在中西融合的视角下,推动着各种美术运动的发展和美术思潮的转变。本文着重于对留法学生与云南美术的“现代性”转型关系的研究,以廖新学、刘自鸣、熊
学位
贵州文化耆宿陈恒安先生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型书法家,其在诗词、书法、文字学、文物鉴藏等方面都有极高的造诣。本文以陈恒安先生为研究对象,广泛搜集整理相关的文献资料和作品图录,进而对其艺文交游、书学观念和创作风格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对陈恒安的个人生平及师承背景作系统性的介绍,同时也对其学术交游做了简要考证,概述其与时贤名流如徐悲鸿、赵少昂、丰子恺等在贵阳策划举办个人书画展览情况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