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分析比较采用手术内固定(DHS动力髋螺钉或PFN股骨近端髓内钉)与采用人工关节置换组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资料及治疗结果,研究两种治疗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优缺点,为临床上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从2009年3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收治的诊断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94名高龄患者,其中48例行DHS或PFN内固定治疗,46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对内固定组和关节置换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比较研究。结果:通过两组的平均住院天数、术前平均住院天数、切口长度的差异经t检验,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平均手术时间经t检验,P>0.05,无统计学差异,两组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引流量因数据不满足正态分布,行秩和检验,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下床活动时间比较:髋关节置换组一般术后第3天开始在床边练习坐位,主动锻炼膝关节,踝关节和足的活动,第5天开始练习在护士辅助下以健侧肢体站立,患肢部分持重,并逐渐过渡到患肢完全持重,一周左右应用助行器练习行走。内固定组术后视情况穿防旋鞋保持患肢中立位外展,在床上练习髋关节,膝关节和踝足主动活动。术后定期复查X片根据骨折愈合情况确定下地时间,一般于术后5一7周可逐渐负重行走。两组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94例患者均进行12个月随访,期间内固定组的术后并发症有:(1)髋内翻3例,(2)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例,(3)肺感染4例,(4)股骨头切割2例,(5)褥疮2例,(6)消化道应激性溃疡2例,(7)骨折不愈合1例,(8)术后再发骨折1例;人工关节置换组:(1)肺感染1例,(2)消化道应激性溃疡1例,(3)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4)假体断裂1例。并发症发生率经t检验,P<0.05,其有统计学意义,内固定组并发症发生率比置换组高,且内固定组并发症主要与卧床有关。分别对两组术后半年,一年时患肢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比采用Harris评分标准,按优(90~100分)、良(80~89分)、中(70~79分)、差(<70分)四个等级,对不同时期患肢髋关节功能优良率进行比较。经t检验,两组术后半年患肢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有显著差异,P<0.05。而术后一年时两组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置换组恢复患肢髋关节功能较快。结论:经本研究,我们认为采用DHS或PFN内固定及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都能取得较满意的疗效。对高龄(75岁以上)预期寿命短,合并症多,骨折复杂、复位困难。需尽早恢复离床活动的患者选择关节置换治疗,较内固定方式效果更好。所以临床选择何种手术方式需综合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