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PP项目招投标保证了政府部门选择合适的私人合作伙伴,是PPP项目成功实施的关键。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公共项目建设需求日益增加,仅靠政府部门投资已经无法满足公共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PPP)由于具有投资主体多元化、市场化程度高、资源配置优化等诸多优势而越来越受到我国政府的关注。同时,我国公共项目政府采购的观念也逐步由单一的价格目标转变为价格、效率、质量三要素的均衡,即物有所值(Value for Money,VFM)。但是,我国目前的PPP项目招投标仍然沿用了一般建设项目招投标的模式,无法适应PPP项目的特点,不能实现物有所值。因此,本文从物有所值的理论分析入手,探索PPP项目招投标机制的构建,以期帮助政府部门选择合适的私人合作伙伴,确保PPP项目的顺利实施。本文在剖析物有所值理论的基础上,厘清了招投标、PPP项目与物有所值三者的关系,认为PPP项目招投标机制的设计应以物有所值为原则,结合国内外案例分析与问卷调查,运用因子分析法得出了PPP项目招投标机制的设计要点,并以重庆市为例进行了设计,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①提出了适用于我国的物有所值理念,即在PPP项目全过程中实现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的均衡。其中,物有所值的核心是效率性,即公私双方在PPP项目全过程中合作的效率。②基于物有所值的原则设计问卷,通过因子分析法得到了PPP项目招投标机制的10个关键因素,并进一步分析得到了PPP项目招投标机制的设计要点,包括:明确PPP项目招投标管理机构、完善评标指标与评标方法、完善招投标程序重视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③以重庆市为例,设计了PPP项目招投标机制。在政策法规方面,建立“国家法律+部委指南+地方规章”的政策体系;在机构设置方面,在政策层面设置独立的PPP管理委员会,在项目层面由PPP管理委员会召集组建的PPP项目小组专门负责PPP项目招投标;在评标指标方面,对投标人的评价应包括经济性、效率性、有效性三方面的指标;在评标模型方面,提出了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二阶段评标模型;在招投标流程方面,增加市场反馈阶段,并建立一站式的招投标信息平台。本论文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部地区公共项目公私合作机制研究》(10XGL0009)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