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中包工头与工人的关系探析——以长春市快速路建设业为例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gengw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包工制用工是一种由来已久的劳动力组织形式,它起源于西方,而我国则是在1985年以后,包工制度才开始萌芽。在2005年以后,为了规范劳动力市场用工,建设部已明令禁止包工头的分包业务。但是近十年过去了,包工头依旧没有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中,每个包工队中,包工头都雇佣着大量的朋友及亲属。包工头有着双面的角色,既是工人的召集人又是剥削者,他们为农民工找到了谋生的手段,却不断剥削着农民工的种种权益。他们与工人又存在着深刻的人情关系与劳动关系。  本文在回顾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并梳理了学者的理论和意见。根据生活基础和实际情况,选取了吉林省长春市“两横三纵”快速路项目的包工队为例,深入三个建筑工地展开调研,探究建筑业包工头与工人的关系。采用参与式观察,半结构式访谈与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对包工头和工人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析,以描述性的笔触展现了工人和包工头的关系,以及工人的工作环境、劳动状况,深入挖掘与劳动关系相关的案例。较详细地描述了快速路建筑业包工制度及包工队的运作模式,发现了人情关系运作下的包工队存在着多种问题:如包工头主体资质非法、不和工人签订劳动合同、工人缺乏劳动保护、工伤难以合理解决、拖欠工资等。在此基础上,文章从包工头的角色、工人的差序化构成格局、拖欠工资的根源、长春包工队的特色,结合社会资本理论、人情关系理论等角度分析了包工队呈现如此现状的原因。最后,文章得出结论:即建筑业中包工头与工人关系的实质,是掩盖在人情关系之下的劳动关系,包工头和工人应该认清,双方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双方利益在根本上存在冲突。针对文章的结论,提出包工制度的出路,在于向正规化的劳务分包制度转化,认清并理顺工人与包工头的劳动关系,完善并落实相关法律,加大监管力度,才能切实维护工人权益。
其他文献
企业年金是指企业为员工举办的补充养老保险。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结构变迁和日益迫近的老龄化危机,任何单一的养老保险模式都无法妥善解决复杂的老年保障问题,社会基本养老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