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说《哈利波特与火焰杯》是英国女作家罗琳创作的哈利波特系列作品中的第四部。本论文选取了皇冠出版社彭倩文版和人民文学出版社马爱新版两个译本,拟采用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来对比研究上述两译本。两译本的对比研究将围绕《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中的那些源于中西巨大文化语言差异而不为中国读者所熟悉的魔法元素、文化负载词及语言变体等展开。这种原作与译本间异域性的处理,不仅是对译者的挑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有利于发现译者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和揭示译者与译本所受的社会文化因素影响。本论文通过《哈利波特与火焰杯》及两个汉译本在人名、魔法咒语、魔法生物、魔法地点、魔法道具、魔法游戏、魔法食物、双关语、比喻用法、语言变体、文中注解方面关于选词和篇章上的文本对比研究,同时在结合与两译者及两译本有关的介绍、评论、封面设计、插图等研究基础上,以描述性研究方法,分析两译者所采用的翻译策略,比较它们的相似点和不同点来重构译者所受的操作规范及解释社会文化因素对译者翻译活动的影响。在重构操作规范的基础上,本论文继续考察译本出版社市场定位、原作与译作和读者的关系,重构了预备规范并分析其差异:皇冠出版社将《哈利波特与火焰杯》视为儿童文学小说来翻译,读者对象是儿童;而人民文学出版社将其视为经典文学小说来翻译,读者对象更为宽广。在此基础之上,本论文重构了元规范并分析了两译者与译本在元规范方面的差异:彭倩文在翻译过程中更多受到来至于原作和源语文化因素的影响,其译作倾向于充分性翻译;马爱新在翻译过程中更多受到来至于目的语文化因素的影响,其译作倾向于可接受性翻译。这种不同的预备规范和元规范对两译者的翻译策略及所遵循的操作规范产生了重大影响,并以此有助于解释和理解两译本的差异。因此本论文的主要成果体现在:通过图里翻译规范理论的应用及译者相关翻译策略的探寻及相关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解释和理解更多的跟哈利波特作品有关的翻译现象。本论文得出结论,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在对于译者的翻译行为、社会文化因素对译者的抉择过程和译本的影响、译本读者等方面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最后,就本论文所存在的局限性,笔者对将来的研究,包括哈利波特翻译的深度及广度研究、相关文学翻译史研究和繁体中文在中国翻译领域使用等方面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