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争论及其解决机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zy00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争论是一种持续的对抗性的针对涉及根本的科学问题的不一致的讨论,而这些科学问题是不能通过所涉及学科的标准方法而得以解决的。科学争论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场域引起人们的关注还是得益于科学知识社会学(SSK)的兴起。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发展既开创了科学争论这一新的研究领域,促进了科学哲学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它对争论问题的研究却又导致了严重的非理性主义倾向,产生了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爱丁堡学派的利益模式,强调科学知识生产过程中利益的重要作用,对于人们理解科学的实际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意义。然而,利益与知识生产并没有什么必然的、逻辑上的决定性关系,无法表明利益可以进入科学知识的内容。这就意味着爱丁堡学派的利益模式对于知识增长的说明尽管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却有着明显的局限性。针对柯林斯所称的实验者回归与通过核心层的磋商而解决回归,物理学家认为,在引力波的探测过程中,科学共同体做出了合理的判断。尽管没有任何正式的规则可以采用,整个过程还是很明确地遵循了科学实验的方法准则。
  本文力图立足于理性主义立场,运用历史研究与逻辑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科学争论研究中的核心问题进行讨论,以建立起解决科学争论的合理机制。本文认为,科学争论本身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解决依赖于多种复杂因素。然而无论如何,经验证据、科学推理与修辞论证都是解决争论不可缺少的三个方面。
  首先,经验证据是解决争论的事实基础。离开了经验证据,任何争论都失去了解决的基础。经验证据究竟在科学争论中对假说的确认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对观察与理论之间关系的阐释就是科学确证。确证理论旨在阐明经验证据是否支持假说或理论以及支持的程度。科学确证的不同模型都表明,证据对假说的不同程度的支持,对于科学争论的解决有着重要的意义。事实上,在某种意义上,经验证据构成解决争论的事实基础。
  其次,科学推理是解决争论的方法保证。在争论中,经验证据并不是自明的,自身并不能解决争论。这样,由证据走向理论或假说,就需要进行大量的科学推理。其中,既包括归纳推理,又包括演绎推理。在这里,利普顿所提出的最佳说明推理,对于科争争论中科学家的理论选择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离开了科学推理,要解决争论是不可能的。
  第三,修辞论证是解决争论的策略手段。如果存在着确定无疑的事实,争论是不可能发生的。正是因为缺乏确定无疑的事实,科学家之间才会产生激烈的争论。因此,在争论的解决过程中,科学家为了说服对手,不能不采用辩证与修辞的手段。马尔切洛·佩拉通过分析修辞学与辩证法的内在机制,力图在理性主义与反理性主义之间寻找一条中间路线。他构建了一个科学的辩证模型,认为它为解决科学争论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本文认为,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实际上构成了科学争论解决的一种修辞策略,科学家通过求助盟友、占据要塞、建立网络这样一种步步推进的过程,力图让对手知难而退,以解决科学争论问题。
  在争论的解决过程中,科学家尽管要采取修辞论证手段,但这种修辞论证必须建立在经验证据的基础上,立足于科学推理,才具有现实意义。离开了经验证据与科学推理,纯粹的修辞论证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然,经验证据并不会自己显示,它需要论辩双方在科学推理的基础上,在语言交流中运用修辞手段才能展示出来。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在争论过程中,在经验证据的基础上,科学推理和修辞论证应该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没有修辞论证的科学推理是单调的,而离开了科学推理的修辞论证是空洞的。在科学推理与修辞论证之间存在一种必要的张力。
  科学发展中的常规科学与科学革命实际上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包容的历史过程。在常规科学中,总是存在局部性、阶段性的科学革命,而科学革命本身又是一个过程,其中隐含着一种逐步的常规变化,并非是库恩意义下的那种简单的两者相互交替,循环往复的过程。因此,科学从整体上表现出巨大的历史继承性,而在局部上又往往表现出深刻的革命性。正是这种历史继承性与革命性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才导致了科学的不断发展,不断进步。
  科学争论的解决是一个理性的过程,争论的解决就意味着科学进步。认知科学中的概念变化理论与框架模型,对科学革命中的范式更替与科学争论中的理论选择提供了新的说明,从而对库恩的不可通约性问题给出了回答。尽管科学家有时可能作出错误的判断,但科学本身存在一种纠错机制,或者是科学共同体对这种错误作出纠正,或者是后来的科学家对此进行纠正。这样,受到更多经验证据支持,有着更大的解释与预测能力,能解决更多问题的理论就能在争论中获得胜利,它们对其竞争对手的替代,就意味着实实在在的进步。
其他文献
库恩、拉卡托斯是科学哲学历史主义转向中重要的代表人物,他们都对科学发展的基本单位和科学发展的模式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观点。本文首先阐述了两位学者在科学哲学方面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并对其方法论进行了分析。接着介绍贝叶斯方法,并且从科学检验的角度对比分析范式理论、研究纲领方法论和贝叶斯方法论,从而揭示出,贝叶斯方法论特别是其检验模式如何更精确地体现了范式理论和研究纲领方法论的正确方面或避免了它们的缺陷。
学位
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是教育领域的新课题。随着幼儿教育问题的突出,作者相信幼儿审美教育也将会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审美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手段,对幼儿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审美教育有利于发展创造力,培养情感、想象力、好奇心、思维、人格等方面。可以说审美教育是儿童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单纯从审美教育理论和创造力理论方面的研究来讲,我国己取得了丰硕成果。全国上下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到了前所未
学位
关于朦胧诗的研究,学界至今还存在着这样的问题:1、何为朦胧没有搞清楚,当下评论对于“朦胧”这一关键词的理解仍模糊、含混;2、何为朦胧诗没能界定,好些诗作能否归为朦胧诗存在争论;3、朦胧诗潮在时间界限上呈宽化的趋势,上溯和下线的界定存在争议。换一个角度看,如果把朦胧诗视为一类美学风格,朦胧视为一种美学范畴,朦胧诗就不存在时间界限不清的问题,古今中外的诗歌,只要符合朦胧这一美学范畴特征的,就是朦胧诗。
学位
李贽是明代中晚期的一个极其“异端”的思想家,他的思想纷繁驳杂,历代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被誉为是反封建的先驱、思想启蒙者、民主思想家,又有人说他是儒教的叛徒,礼教的僭越者。  他的生存方式,对问题独到的思考方式,以及跟命运的抗争形式对现代人都有很大的启示。本文不仅关注他那振聋发聩的“童心说”理论,更愿意触摸他的生存体验,把握他对人生自由美学苦苦追求的心路历程。通过对他提出的政治、经济、哲学、文艺美学
学位
哈贝马斯二十余年一直都在致力于对“交往”或“交往行为”进行研究。马克思的历史观作为马克思毕生的两大发现之一,在其诞生后就一直遭到来自各方面的质疑和批判。哈贝马斯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社会陷入了困境,他要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更新,希望用其交往行为理论来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行构建。  哈贝马斯是一个多产的作家,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解读也经历了三十年的时间,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对待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也经历
学位
苏联解体后,以奥伊则尔曼为代表的一批老马克思主义者并没有抛弃马克思主义,也没有教条地固守马克思主义,而是深刻地、全面地反思马克思主义。他们摆脱了苏联意识形态的束缚,重新回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原著,认真地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的思想,批判苏联传统马克思主义体系,坚决反对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化和教条化,反对将马克思主义神圣化和妖魔化。他们主张用客观的立场、科学的态度研究马克思主义,真正准确
学位
“伦理”与“承认”是黑格尔哲学的关键概念。在当代黑格尔哲学复兴的语境下,黑格尔承认哲学的资源得到了新的开掘,引发了当代“为承认而斗争”的研究浪潮,但是这股浪潮遗失了黑格尔社会哲学的“伦理”维度。  “伦理”属于黑格尔哲学的“客观精神”范畴,包含共同体内所使用的风俗与习惯,以及财产和权利体系,它是普遍自由与个体自由的统一,是一切个体实现其自由的机会。“承认”是一种社会伦理关系,是主体间性的一种实践形
学位
上个世纪初,默顿在总结科学共同体及科学家行为特点的基础上概括出科学应该具备的精神气质,它包括普遍主义、公有主义、无私利性以及有组织的怀疑,这四种科学精神气质组成了科学规范的结构。但由于失范现象的存在,许多学者对科学规范提出了质疑,认为默顿的科学规范对于当今的科学已经无效,科学规范正在发生改变。  本文对默顿的科学规范进行了解读,综合考察了学者对默顿的质疑和批评,认为学者们对默顿的批评存在一个重要的
学位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正确领导观的建设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多次重要会议上,立足于马克思主义领导观,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相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观、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及正确政绩观、人才观、事业观、工作观、权力观、群众观等诸多重大领导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充分认识领导观对促进领导工作的重大意义,领导干部如何树立正确的领导观,不仅成为领导科学研究的重大问题,而且也会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
法治权威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理性和民主的必然结果。在当今世界,国家和社会管理法治化、民主化进程中,树立和维护法治权威已成为至关重要的核心环节,并且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法治权威是全球法治化的一个中心目标,它表征着一个国家的法治质量和法治水平。在这个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与变革的历史时期,当代中国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对外面对的是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而对内面对的是在社会转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