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2010方案单中心疗效分析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dannananjing31306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2010方案单中心APL患儿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  选取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0年10月到2015年9月47例初治APL患儿,46例采用儿童APL-2010方案治疗(1人自动出院未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对比低、中和高危组的临床疗效,并以Kaplan-Meier曲线法分析各组5年无事件生存(EFS)率、总体生存(OS)率。  结果:  ①47例患儿,男30例,女17例,中位年龄7岁(1.2~14岁),低危组11例,中危组20例,高危组16例。3组临床表现均以贫血、出血、发热为主,在性别、年龄、血红蛋白数值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危险组别越高,纤维蛋白原越低,乳酸脱氢酶(LDH)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P=0.039)。  ②免疫表型的共同特征为CD33、CD13和MPO高表达,HLA-DR表达阴性。  ③3组患者诱导期外周血白细胞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61,P=0.002)。低危组分别与中危组、高危组血小板最低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P=0.019)。DIC发生率68.8%,高危组DIC发生的风险较低中危组高(P=0.016)。  ④ATO相关的不良反应包括心电图异常(T波改变、Q-T间期延长)、肝损害及过敏反应,经对症治疗可好转。  ⑤高危组血液学缓解(HCR)率为93.7%,HCR为(39.3±2.68)d,分子生物学缓解(MCR)需(71.0±9.7)d;中危组HCR率为95.0%,HCR为(44.6±3.1)d,MCR为(80.0±8.2)d;低危组全部缓解,HCR为(32.4±2.3)d,MCR为(71.5±12.0)d。低危组和中危组HCR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3组HCR率无统计学意义(P=0.736),3组MCR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9)。高危组5年OS率(93.8±6.1)%, EFS率(87.5±8.3)%,低危组和中危组5年OS率及DFS率均为100%。  结论:  ①APL患儿发病时高危组纤维蛋白原低,LDH高。  ②高危组在诱导治疗期外周血白细胞升高峰值与DIC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  ③本中心采用儿童APL-2010方案危险分层治疗APL患儿,不良反应轻,低、中危组5年EFS可达100%,高危组平均87.5%。
其他文献
目的:  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disease,HD)又称先天性肠神经节细胞缺乏症,是一种以肠道末端神经节细胞完全缺如为特征的消化道常见畸形。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
目的:观察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对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应激性免疫抑制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更为合适的控制围术期应激反应、减轻机体免疫抑制的新方法。  方法:选择40例择期结直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