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生生物中无脊椎动物水蚤对杀虫剂十分敏感,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水体的杀虫剂对水蚤种群造成影响进而引起水质恶化。为了确定水蚤体内生化指标与慢性毒害效应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低浓度暴露状态下生化指标改变的生物学意义,以便能更准确预测早期农药对水蚤种群的潜在危害,本文以浙江省常用杀虫剂氰戊菊酯、高效氯氰菊酯、三唑磷和毒死蜱进行了大型蚤(D.magna)的急性和慢性毒性试验(包括子代水蚤的恢复试验)。 试验期间观察了大型蚤的一些常用毒性指标,如存活率、生长速度、产卵量、初次怀卵、产卵时间等及生化指标,建立了的毒物剂量-反应关系以及低浓度暴露的状态下生物参数与生化指标的关系,为毒物早期水污染预测提供了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氰戊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对大型蚤48h-LC50分别为0.61(0.47~0.75)μg/L和0.55(0.44~0.66)μg/L。慢性毒性试验中,大型蚤的产卵数和体长以及内禀增长能力均为敏感性指标。根据产蚤数指标,氰戊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对大型蚤的最高无影响浓度(NOEC)以及最低有影响浓度(LOEC)分别介于0.005~0.01μg/L之间。对大型蚤7d体长抑制中浓度IC50分别为0.19μg/L和0.17μg/L,21d体长抑制中浓度IC50分别为0.22μg/L和0.205μg/L。在亚致死剂量杀虫剂的刺激下,大型蚤体内丁酰胆碱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中水蚤体内的酶活性。子代第一胎F1(1st)和第三胎F1(3rd)水蚤恢复试验中,水蚤的生物学参数及生化指标都有所恢复,但高浓度的农药经母体转移到子代体内,对子代水蚤生长、繁殖和体内胆碱酯酶活性仍然存在一定的影响。 三唑磷和毒死蜱对大型蚤48h-LC50分别为13.81(12.73~14.87)μg/L和7.77(6.59~8.95)μg/L,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抑制中浓度48h-IC50分别为8.99(7.76~10.22)μg/L和5.98(5.89~6.07)μg/L,对丁酰胆碱酯酶48h-IC50分别为7.88(6.83~8.93)μg/L和3.74(2.66~4.82)μg/L。胆碱酯酶的活性抑制中浓度48h-IC50较48h-LC50敏感,丁酰胆碱酯酶较乙酰胆碱酯酶敏感。用48h-LC50可以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预测毒死蜂和三哇磷对大型蚤体内AChE和BChE的影响范围达85一99%之间。 三哇磷和毒死蜂对大型蚤的慢性毒性试验中,产蚤数、内察增长能力以及产蚤次数较体长和存活率指标敏感。根据母蚤产蚤数指标,三哇磷和毒死蜂对大型蚤的NOEC和LoEC分别介于0.05一0.1林留L之间。由于较高浓度的农药富集在母体中并转移到子代水蚤体内,使得子代水蚤经21d恢复后繁殖等生物参数及生化指标仍受到影响。当大型蚤体内AChE和BChE的活性被抑制10一55%(或诱导15一74%)时,大型蚤的繁殖率下降20一42%。因此可以用丁酞胆碱醋酶或乙酞胆碱酷酶预测亚致死剂量有机磷农药的污染,预测农药对大型蚤种群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