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灌注桩是桩基础中的主要桩型,在高层建筑和大型构筑物中广泛运用。但传统灌注桩在施工工艺上存在桩底沉渣和桩侧泥皮等缺陷,这些原因导致了灌注桩的单桩承载力大幅度降低。为此,灌注桩桩端后注浆技术应运而生。钻孔灌注桩桩端后注浆技术将注浆技术与桩基技术结合起来,通过高压注浆方式将水泥浆通过注浆管压入桩底,有效地解决了钻孔灌注桩桩底沉渣与桩侧泥皮的负面影响,大幅度提高了单桩的极限承载力。但是目前的情况是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应用,因此,对后注浆桩施工工艺、后注浆桩的受力机理等问题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沈阳夏宫城市广场工程为背景,通过试验数据分析及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钻孔灌注桩桩端后注浆承载特性开展了如下研究工作:根据桩土相互作用理论分析桩端后注浆技术提高单桩承载力的机理,结合现场情况总结桩端后注浆桩的施工工艺并对100根桩端后注浆试验桩的注浆量数据进行汇总分析;运用3种后注浆桩单桩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对沈阳夏宫城市广场1-118号试桩的竖向极限承载力进行计算,并分析影响桩端后注浆桩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本文借助于FLAC3D有限差分软件来模拟后注浆对桩端承载性能产生的影响,通过建立不同的数值模型,分析在不同荷载、不同桩长、不同注浆量的条件下桩端后注浆对钻孔灌注桩承载力产生的影响;对沈阳夏宫城市广场的试验桩的模拟结果与现场静载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桩长和单桩注浆量对桩端后注浆钻孔灌注桩的承载力影响最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