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株潭城市圈位于中国湖南省中东部,为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总面积2.8万平方公里,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也是中国粮食的重要产地。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内盆地与丘陵间错、城镇与乡村交织,良好的山体、水域、绿心生态开敞区;拥有丰富的水自然资源,被誉为“千湖之省”。作为红色文化的发源地,神农文化的发祥地,吸引着来自各地的游客。但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扩张使得农业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伴随着城市居民对于都市农业多功能的需求日益提升,因此发展都市农业多功能协同发展迫在眉睫。本次研究从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视角,以都市农业的生产经济功能、文化休闲功能、生态功能为目标,建立都市农业功能评价的研究框架。根据指标的基础数据搜集,利用相关模型对都市农业各功能价值进行指标测算,在研究区域栅格化的基础上将都市农业功能价值空间化。最后根据测算的结果结合ArcGIS以及Geoda平台,对长株潭城市圈都市农业空间分异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可作为支撑城市规划、农业发展的基础。长株潭城市圈都市农业生产经济功能表现出由近郊到远郊逐渐升高的空间格局,长沙表现出由北向南逐渐降低,株洲表现出由南向北逐渐降低,湘潭变化不明显的空间格局。整体而言长沙市都市农业生产经济功能明显低于湘潭和株洲,长沙生产经济功能值变化相对较小,2013年湘潭和株洲在都市农业生产经济功能值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长株潭生产经济功能在空间结构上以均值分布为主,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主要分布于长沙以及株洲南部,并逐渐向近郊区域扩散,湘潭的空间极化表现不明显。长株潭城市圈都市农业文化休闲功能表现出明显的带状空间分布,2010至2016年呈现出稳定持续增长的状态。长沙由中心区域向四周逐渐降低,株洲、湘潭均由远郊区域向近郊区域逐渐降低的空间带状格局。长沙都市农业文化休闲功能值明显低于湘潭和株洲,整体呈稳步上升趋势,但湘潭和株洲的文化休闲功能在变化较大,湘潭市都市农业文化休闲功能值有所降低,株洲都市农业文化产值有所增加。空间结构上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主要以长沙、株洲为主,长沙高-高聚集主要集中于近郊,表现出由近郊向远郊逐渐扩散的空间格局,株洲高-高聚集区域主要集中于远郊,表现出由远郊到近郊逐渐扩散的空间格局,湘潭极致化不明显。长株潭都市农业生态功能表现出稳定持续增长的空间格局,2010年至2016年,近河流区域的都市农业生态功能值较高,长沙市都市农业生态功能价值明显低于湘潭和株洲,并呈现出由近郊到远郊逐渐降低的空间格局,株洲整体较高值集中于南部,并表现出由南至北,由远郊到近郊逐渐降低的空间分异格局。空间结构上以均值化为主,极致变化不明显,空间相关性较弱。本次研究的创新点是在案头研究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收集整理农业生产产量、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础资料,全面构建都市农业功能评价指标矩阵;打破研究区域内行政划分,将研究区域进行1KM×1KM的栅格划分,细化研究单元,使得研究结果的空间可视化更加科学精准。最后根据得出的空间分异结果,结合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对都市农业各个功能发展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