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邳县“农民画活动”发轫于新中国建立后的合作化时期,全面发展于大跃进时期,成型于文革时期。本文从合作化时期为切入点,选择大跃进时期社会事件为核心,文革时期为终结点,去观察梳理其发生、发展的脉络。把邳县“农民画活动”放入到社会事件中,找寻它的时代主题、表现形式之间的深层关联,并将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与国家当时的意识形态、政治、社会和文化等领域连接起来。通过“农民画活动”与“农民画”在社会事件中的关系,以及“农民画”在“农民画活动中”的行为与成因的梳理,从中揭示出“农民画活动”和“农民画”的独特性所在。通过考察,本文的结论是,社会事件是邳县“农民画活动”产生的前提,没有国家发生的重大社会事件就不可能有“农民画活动”及“农民画”的出现。“农民画”是社会主义中国乡村农民非自发性的、在外驱力主导下的、以配合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为主题而催发的一种非专业类型的绘画样式,它伴随着国家意识形态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把国家大的方针政策与乡村文化进行紧密结合并大规模融入到乡村社区的公共空间,形成一种特殊的风格样式和价值判断,是乡村社区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农民画活动”的研究,可以了解中国“农民画”在乡村政治文化生活中最真实的状态,也是中国农民乡村生活中鲜有的一项紧密关联国家意识形态的文化行为。“农民画活动”虽然起因是外驱力促成的,但活动的主体和艺术特点及叙事风格都是以农民的审美意识为主体形成的,直接影响了后来的群众美术普及工作和创作导向,也影响了乡村社区的公共视觉审美方式。邳县是全国“农民画活动”最早开展的地区之一,也是与乡村社区文化结合的较为成功的区域。它经历了合作化、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到当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各个历史阶段的社会事件,折射了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领域的状况。将邳县“农民画活动”的发展放在三个历史时期的社会事件中进行研究,从中观察出一个具体区域中“农民画”的生成、发展、变异,以及“农民画活动”中创作者的行为及心理过程,对探讨当代中国乡村社区文化的特性和发展都是具有启示意义的。本文试图从社会学的角度还原“农民画活动”在邳县乡村社区的历史情境,使读者能够清楚地把握一个乡村社区文化与国家主流文化相结合而发展的历史脉络。从查阅文献处入手,对相关的史料、地方民俗志、以及建国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国家政策文件、文本,地方性政治文献等有关文化信息进行整理从而找出事件主题及“农民画”的创作背景。通过田野调查的方法采访50年代至今的“农民画活动”代表人物及当事人,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农民画活动”的状况,客观再现国家、历史与个人三者之间的深刻关系。用分析和比较的方法对邳县“农民画”在各个时期的不同艺术特点进行研究归纳,发现不同历史社会事件中真实的“农民画”及其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