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是研究在信息不对称,信息尤其是前瞻性信息的获得存在较高成本的情况下,股票市场的信息生产及其对公司投资、资源配置的影响。有效市场理论(EMH)假设不存在信息不对称,信息的获得都是无成本的。在这些假设下,有效市场的研究者认为股票市场实现了信息效率也就意味着资源的配置效率得以实现。但在现实中,.经理与公司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普遍存在,股票二级市场的价格只具有间接的信号传递功能而没有直接的资源配置功能,信息的获得不可能是无成本的,尤其是关于公司未来投资项目收益情况的前瞻性信息更要花费较高成本才能获得,这些因素使得即使股票市场实现了法玛(Fama)意义上的信息效率,也并不意味着经济效率就会必然实现。本文放松了有效市场理论严格的假设,考虑了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对股票市场信息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引入了前瞻性信息生产的不确定性,构建了一个超强有效的市场均衡模型,分析了在不完全信息的情况下股票市场的信息生产与公司投资、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本文所谓的超强有效的含义是指股票市场能够充分发挥信息生产的功能,股票价格中包含有公司未来投资项目盈利前景的信息,同时公司也能前瞻性地把资本投向于最有发展前景的投资领域,资源得以被有效地进行配置,实现经济效率。本文指出只有存在充分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使得投资者和经理都能努力生产关于公司未来投资项目的前瞻性信息,并且经理会对股价传递的信息做出积极的反应时,股票市场才会真正在实现信息效率的同时前瞻性地引导资本投资于最有发展前景的领域,从而有效起到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接下来,本文又针对这一模型,提出了可供检验的命题,借鉴国外权威经济学杂志对股票价格信息含量的度量方法,从股票市场信息含量的角度,对我国股票市场对上市公司投资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以股票价格变动的非同步性作为度量股票价格信息含量的指标,在考虑到托宾Q、现金流、公司基本面情况等控制变量的情况下,实证检验了我国股票市场信息含量对上市公司投资的影响。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股票市场所包含的信息含量有一种上升的趋势,并且随着股票市场逐步走向规范,股票价格的信息含量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起到了引导公司投资的作用。但我国股票市场的信息对公司投资的引导作用还比较有限,股票市场信息生产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还有待完善。本文还发现股价信息含量对公司投资的影响并不像股价收益率对公司投资的影响那样显著,这说明我国股票市场对公司投资的影响还主要不是体现在股票市场的信息生产功能方面,而是更多地体现在股票市场上的一些非理性因素方面。本文的实证结果还发现法人控股型公司以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为经营目标,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以公司投资项目的盈利高低为标准,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到股票价格变动所反映出的关于公司发展前景的信息。相反,国有控股型公司并不是以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为最高目标,存在过度投资的行为,在投资决策时也没有考虑到公司股价变动所反映出的信息。在模型分析和对我国股票市场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又分析了我国股票市场的信息含量相对来讲还比较少,股价信息对公司投资的指引作用也还较为有限,市场远未实现超强有效的原因。除了一些制度性缺陷的原因外,从本文模型分析的角度来看,还包括以下原因:我国股票市场的信息生产功能较弱,股票价格还不能完全反映公开的信息,更谈不上反映公司未来投资项目盈利前景的前瞻性信息;对我国上市公司经理的激励和约束方面也存在着较多不足;机构投资者也还没能充分发挥其信息生产方面的优势,深入地研究公司的价值。文章最后提出了以下几点政策建议:完善信息披露,争取不断提高股票市场的信息含量;明确政府在市场上的职责,减少政府对市场的过多干预;逐步建立起对公司经理层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采取有效措施激励机构投资者深入研究,积极参与股票市场的信息生产;切实保护好广大公众投资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