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时足三里穴位注射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uto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运用子午流注的择时原理,通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分别在胃主时的07:00~09:00和其他时间进行足三里穴位注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寻求最佳穴位注射时间,进而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  方法:整群方便抽取于2012年12月~2013年10月在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科住院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80例为受试对象,根据完全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受试病例均接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常规中医辨证治疗和护理,并进行甲氧氯普胺10mg取单侧足三里穴位注射。实验组在07:00~09:00进行注射,对照组在15:00~17:00进行,两组均每日注射1次,连续注射10天,间隔20天后重复注射,持续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以患者的临床症状、胃镜下粘膜表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作为观察指标。总疗程结束后,整理所获的的数据,运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处理,得出结果。  结果:经中医整体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胃镜下粘膜表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有改善,其中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综合疗效的比较  实验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μ=6.173,P<0.05,可以认为不同的治疗方法存在组间差别,择时穴位注射明显优于常规穴位注射。  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疗效的比较  实验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μ=2.058,P<0.05,可以认为不同的治疗方法存在组间差别,即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择时穴位注射显著优于常规穴位注射。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胃脘疼痛,腹胀痞满,纳呆,嗳气,便结或便溏或腹泻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实验组乏力,口干口苦也较之有明显改善(P<0.05)。经治疗后实验组胃脘疼痛,腹胀痞满,暖气,便结或便溏或腹泻经统计学检验,与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可见,择时穴位注射较常规穴位注射对病人的多种临床症状有更加显著的疗效。  3、两组患者胃镜下粘膜表现的比较  实验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总有效率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μ=11.883,P<0.05,可以认为不同的治疗方法存在组间差别,择时穴位注射明显优于常规穴位注射。  4、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比较  实验组阴转10例,对照组阴转8例,P>0.05,治疗前后两组幽门螺旋杆菌转阴情况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两组患者经穴位注射综合治疗护理后临床症状和胃镜下粘膜表现都改善,但实验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即择时穴位注射效果较常规穴位注射更为显著。辰时穴位注射治疗CAG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的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引起传染病,导致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目前CHB是慢性肝脏疾病中常见的致病因素之一,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的主要原因。通过对CHB发病机制的研究,并据此研究结果在CHB预防及诊疗上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认为CHB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代谢因素等,其中遗传因素在CHB的发生、发展中具有显著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