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尼村落形态和民居建筑研究——以石林大糯黑村为例

来源 :西南林学院 西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su890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石林成功申请“世界自然遗产”使石林地区在整个旅游和文化产业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同时也更加要求其对地区内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进行保护和开发利用。撒尼民居是其保护和开发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基于人居环境科学理论、网络理论、可持续发展等理论的指导下采用文献研究与实地调研相结合,模式法、归纳与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石林大糯黑村的村落形态和民居建筑进行研究。在对大糯黑村测绘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石林地区撒尼传统聚落和民居的初步研究体系;解析石林地区撒尼族传统聚落和民居的形成原因及形态特征;总结归纳出撒尼民居的基本形制、建筑要素、景观特色;分析提出对撒尼传统聚落和建筑的保护和利用模式。   任何居住形态的产生都不是单一要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在历史、文化、宗教等人文因素和地形、土地、水源、材料等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聚落和建筑是人类生活世界的外在表现,是民族文化的实体呈现和表达;同时气候条件、构件方式和建筑材料促进一些表现成立,使人们找到与环境相适应的居住形态。不同于其它建筑类型,少数民族传统聚落和建筑基本上出自乡民之手并自然形成。它是人类与自然长期和谐共存,在特定意识形态指导下对本民族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和诉求。聚落的形态及其景观正是这种朴素的与“自然共生”的意识形态的外在反映。聚落和建筑所呈现的丰富多彩的形式和风格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石林地区,聚落中传统民族文化模式、宗教信仰产生了独特的民族意识和民族价值观,加上聚落所处的地域、地形、材料、水源等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了撒尼族民居独特的气质。大糯黑聚落依山而建,历经百年,不仅在选址、择基、土地利用,对地形的适应和改造上有其独特的手法,在对从建筑单体造型到群体适应环境也具有其无可比拟的优点。本文以大糯黑撒尼民居为例,注重聚落和建筑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结合,保护与利用相结合,对撒尼族村落布局和建筑形态进行了一次较深入的探索。旨在以点带面,希望能对石林地区撒尼族乡土建筑研究有所启示。   近年来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小城镇、村落的保护成为了国际遗产保护领域关注的热点,而石林风景区已成为世界自然遗产,这使得周边具有民族文化和带有民族符号的撒尼民居也成了开发和保护的重点。探索和提出一种良好的保护和利用模式将对保护和传承这里优秀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产生积极的意义。   撒尼族传统聚落和民居建筑是直接反映人与地域环境及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物质载休。研究撒尼民居可以深入挖掘撒尼文化,为撒尼聚落和建筑的保护利用和更新提供调查测绘资料和生态旅游发展模式。
其他文献
正确的处理旧城空间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是城市设计、建筑设计以及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等领域中共同关注的课题.但是在我国自始至终缺少一种比较完善的关于此课题的理论描
剖面建筑是当代建筑界的一个关键文化词,也是当代建筑的一大热点。遗憾的是,建筑界对此看法不一,各种观点容易和剖面设计混淆不清。本文从全局性切面和剖面的视角入手,清晰地描述
学位
在诸如杭州、南京等现代大都市型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中,仅仅保护法定保护规划要求的内容,如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等零散有限的空间要素,显然是不够的。我们应当建立更为完
上海传统的石库门里弄住区在社会舆论中由来被标以“邻里亲和”的特征,作为与当代都市邻里相对比的一类传统邻里,它既象征着所有原始邻里关系固有的社会、人文价值,又代表了上海
农村建筑空间的研究,不应该生硬的套用城市规划设计手法,而应该从其空间的人文本质去透析农民生活及生活与空间构成的场景关系研究。本文采用有别于以往农村空间研究角度,注入了
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土地开发利用作为城市规划政策的落脚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发展水平与方向。由于生态城市理论的不断发展,城市土地开发的研究开始建立在生态敏感性
门诊部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病人最集中、最密集的区域。门诊部公共空间的设计对医院整体的功能和形象起着关键的作用,必须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随着社会和医疗卫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都在加紧建设工业园区,工业产业的发展规模突飞猛进。城市工业由原来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工业组团发展到一个个独立的工业园区,发展遍及各个市区县。工业发展
文化景观作为特殊类型的文化遗产在1992年被纳入《世界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公约》。代表的是“人与自然共同的作品”,阐明了以地域为基础实施的遗产保护的本质特征。文化景观是
从1997重庆直辖以来,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取得了傲人的成就。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因此有了长足的提高,人们不再仅仅把“居者有其屋”作为始终的追求,进而对自己的生存居住环境品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