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广东省中医院2007至2017年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BP)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BP的临床发病特点,了解BP中医证型分布特征及中医治疗概况,探讨影响BP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今后中西医治疗本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也为今后提高BP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的104例住院BP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合并疾病、中西医治疗方案、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还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了解疾病预后,总结并分析影响BP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1.104例住院患者中男性61例(占58.7%),女性43例(占41.3%),男女比例为1.4:1。平均发病年龄70.85±14.18岁,60岁以上的患者有88例(占84.6%),不同性别之间发病年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初发皮损主要为红斑、丘疹、水疱或大疱,首发部位以四肢为主,皮损分布部位以躯干、四肢为主,100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瘙痒,伴或不伴有疼痛。3.27例患者有黏膜受累情况(占26%),其中4例以口腔黏膜糜烂为首发皮损表现。有黏膜受累的BP患者病情比无粘膜受累的严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75例合并有其他疾病(占72.1%),包括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其他皮肤病、恶性肿瘤及肾脏病,所占比例分别为51.9%、25.0%、23.1%、20.2%、5.8%、5.8%。合并有恶性肿瘤是影响BP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共6例合并有恶性肿瘤,其中5例均为中医肺系相关的恶性肿瘤,中医“肺主皮毛”、“肺开窍于鼻”、“肺与大肠相表里”等相关理论,为解释BP与呼吸系统及肠道恶性肿瘤的内在联系可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5.中医证型以湿热蕴结型、脾虚湿蕴型为主。中医处方用药以补虚药、清热药、化湿药为主。6.中西医结合治疗102例(占98.0%),纯中医治疗1例(占1.0%),纯西医治疗1例(占1.0%),有效率达96.2%。西医治疗方案以糖皮质激素为主,不同疾病严重程度组间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初始剂量、最大剂量、累计剂量、平均剂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严重程度越重,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初始剂量、最大剂量、累计剂量以及平均剂量越大。7.本研究共收集病历资料104份,至随访结束,总计随访到BP患者74例,失访率 28.8%。8.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卧床状态、胸部影像学结果异常是影响BP患者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卧床状态、胸部影像学结果异常和合并恶性肿瘤可能是BP患者一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BP好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男女之间无差异,且多合并一种或多种其他系统疾病,以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居多。2.有黏膜受累的BP患者病情比无粘膜受累的严重;病情越严重,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初始剂量、最大剂量、累计剂量以及平均剂量越大。3.湿热蕴结、脾虚湿蕴是BP发病过程中的重要病机,治疗以健脾、补虚、清热、祛湿为主。4.对于年龄大,卧床状态,胸部影像学结果异常的BP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应注意筛查肿瘤,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