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生命美学研究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cdb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魏晋动荡的社会现实激发了人们对生命的思考,在此时代背景下张湛对《列子》进行了重新整理及注释,该书以其浓厚的生命意识彰显着时代精神。首先,《列子》区分了“生者”、“生生者”两种生命状态,前者即主客分离的生命状态,将自我与世界对立,以功利心态去占有外物。后者即主客合一的生命状态,将自己与外界融为一体,以审美的心态去感悟生命;其次,《列子》强调个体价值,突破儒家“集体主义”观念,促进文艺中个体化的抒写。它还提出“从性而游”原则,顺从欲望而不放纵欲望,立足于个体生命之所需,不奢求过多占有,以超功利的心态去体验生命欲望的满足。它鼓励人以游戏的心态追求趣味化、雅致化的人生;最后,《列子》关注梦境体验与悟道过程,认为可借此摆脱现实,进入自由境地,而这种物我两忘的感受与审美体验相通。书中超现实的华旭国、列姑射山,相对于老子“小国寡民”之理想,其幻想色彩更浓,反映了作者对现实人生的失望。张湛《列子注》不仅阐述了上述思想,而且结合佛教“生死轮回”理论,创造出近似宗教的彼岸家园——“太虚之域”,为士人提供生命的终极关怀。总之,《列子》生命美学思想是魏晋士人自觉之体现,彰显浓厚的人文精神,对其深入挖掘能够丰富当代文艺美学资源,更好地实现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
其他文献
应用电子克隆技术,以紫草AP2/ERF序列为探针,获得了新疆紫草的1条876 bp AP2/ERF的序列,包含1个1 077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05个氨基酸,命名为AeAP2/ERF。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
论述了计算机基础教学网上辅助学习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实现过程,该系统是在校园网的环境下开发的,采用ASP技术和Browse/Server模式,建立了3个子系统:网上学习系统、网上答疑系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