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40年虔诚者路易死后,他的三个儿子——罗泰尔、日耳曼路易和秃头查理之间爆发了战争,长子罗泰尔希望巩固他的皇帝之位,并统治整个帝国,将日耳曼路易和秃头查理置于他的统治之下。但日耳曼路易和秃头查理对此表示反对,竭力维护自己的继承权。最终经过战斗和多次的协商,三人于843年签订了《凡尔登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这被认为是加洛林帝国分裂并走向衰落的标志,而法国、德国、意大利三个国家在《凡尔登条约》划分的基础上开始形成。从753年到840年,加洛林帝国一直处于一位统治者统治之下,但却在虔诚者路易去世的三年后就分裂了。由于从虔诚者路易统治后期开始,叛乱就不断发生,并在他死后愈演愈烈,因此往往认为虔诚者路易应承担帝国分裂的主要责任。他过早地规定了帝国的划分计划,却不能够坚持执行。当第二位皇后的儿子秃头查理出生后,他多次更改继承计划。但现在新的观点开始出现,历史学家开始从更深的层次来进行解释加洛林王朝的内部纠纷。本文试图从四个方面来对840-843年间的内战进行阐述:第一部分介绍内战前加洛林王朝的政治状况,包括虔诚者路易统治前的领土纷争和他继位后对领土多次划分的情况;第二部分是内战时期的军事争夺及政治博弈,由于三人为了各自的利益互不相让,展开了长时间的斗争。丰特内之战是内战的转折点,罗泰尔的实力被削弱,最后不得不同意协商,签订了《凡尔登条约》;第三部分分析影响内战形势的三种主要因素,分别是继承方式的变化、对王国中心地区的争夺和贵族效忠对象的改变。从对这三种因素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加洛林帝国的分裂主要是这几种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第四部分探讨843年帝国分裂的政治影响,各个王国面临了一系列的新的挑战,王国内部也出现新变化。罗泰尔、日耳曼路易和秃头查理三人为了维护新生的王国,解决内忧外患,彼此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的变化。结语部分指出843年帝国的分治并不意味着加洛林王朝的结束,但是这种统治形式为之后欧洲的政治发展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