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地发展,我国许多自主研发的科技产品逐渐走向世界。同时,企业也愈加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PCT(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专利合作条约)专利申请作为国际专利申请的一种,因其便捷的程序和广泛的影响,而备受关注。在我国,PCT专利文献的翻译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并且在申请专利的过程中发挥作用。本报告讨论的是PCT专利申请文件汉英翻译项目。该项目中,笔者完成了约10万字(原文字数)的翻译量,深刻认识到PCT专利文献翻译并非由译者一人完成,而是在主体间性的影响下完成的,诸如原文作者、译者、项目经理、以及专利评审等多个主体参与下的协商行为影响着译文。本报告基于主体间性的理论视域,通过实例对PCT专利文档翻译中的多方协商行为进行梳理和分析,进而凸显翻译该类型文本的主体间性意识。本报告由五个章节构成。第一章简要地介绍了PCT专利申请文件。第二章介绍了本项目中翻译前的相关准备工作,包括学习与专利说明书、权利要求书有关的翻译要求等。第三章从主体间性的发展及其在翻译理论中应用两个维度,梳理和分析了相关的主体间性研究,并指出在涉及有多方交际行为主体的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具有主体间性意识以确保翻译行为的顺利进行,进而针对本项目分别描述所涉及的主体,以及译者与其他主体之间的协商行为。第四章结合本项目中的具体案例展示了译者与其他主体之间的协商行为,突出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主体间性意识有助于翻译行为的进行,并以此主张译者应该重视与其他主体进行协商。第五章以总结性的话语对PCT翻译中的主体间性意识进行梳理,主张以此意识加强在该类文本中的翻译实践生态的适应性。另外,在结尾本报告还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一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