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数量减少、黏膜层变薄、黏膜肌层变厚为典型病例改变的消化系常见疾病。在我国呈逐年增多的趋势,好发人群为中老年人,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增,男性高于女性。在治疗上,西医多采用根除Hp疗法,临床药物应用多以胃黏膜保护剂、改善胃动力及抗生素类药物等对症治疗。多年临床实践证明,西医对于本病的发病因素至今没有做出明确阐述,其对应的治疗方案也不十分完善,单纯西医治疗主要目的是控制病情发展,改善临床症状,无法从根本上逆转整个病程,而中医具有悠久的历史,以“整体观念,辩证施治”为治疗原则,结合胃镜下病理表现,病理检查结果及其他相关检验指标,通过反复、大量的临床验证,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并且具有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小等特点,极大的显示出了祖国医学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优势。本文依据循证医学理论,搜集大量中医对本病的临床研究文献以及相关检验指标,旨在探讨八味和胃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临床治疗效应及作用机理。方法:把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中医科住院病人中符合诊断和辩证标准的肝胃不和证CAG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全部患者完成本研究,无脱落病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病情严重程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30例)用疏肝和胃法口服八味和胃汤治疗(药物组成:柴胡、香附、郁金、枳壳、炙神曲、炒麦芽、炒山楂、川朴等);对照组(30例)口服替普瑞酮胶囊,疗程为8周。奥美拉唑肠溶片、克拉霉素、甲硝唑,疗程为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胃镜变化、及HP感染清除情况。结果:1.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疗效的比较:治疗组痊愈5例,显效14例,有效5例,无效6例,愈显率为63.30%,总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痊愈2例,显效7例,有效10例,无效11例,愈显率为30.00%,总有效率为63.30%,治疗后两组患者总疗效的愈显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胃镜下粘膜疗效的比较:治疗组痊愈11例,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4例,愈显率为66.70%,总有效率为86.70%;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7例,愈显率为46.70%,总有效率为76.70%,治疗后两组患者胃镜下粘膜疗效的愈显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主要症状、体征的比较:胃脘痛症状,治疗组29例患者,痊愈15例,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9.66%;对照组28例患者,痊愈8例,显效6例,有效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5.00%。嗳气症状,治疗组19例患者,痊愈8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4.73%;对照组21例患者,痊愈5例,显效5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76.19%。乏力症状,治疗组26例患者,痊愈12例,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30%;对照组27例患者,痊愈10例,显效4例,有效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0.37%。纳差症状,治疗组20例患者,痊愈10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22例患者,痊愈10例,显效3例,有效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77.27%。治疗后两组患者主要症状、体征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分别为4.59±0.72、6.83±0.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HP根除率分别为61.90%、59.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安全性评价: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未出现与试验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及实验室指标异常。治疗结束后,治疗组症状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八味和胃汤的疗效优于胃粘膜保护剂联合“三联疗法”,其原因可能是八味和胃汤中,柴胡疏肝解郁;香附、郁金解郁行气止痛,助柴胡解肝经之郁,肝郁得解,则气机通畅,通而不痛;枳壳行气宽中和胃;川朴行气消积除满,与枳壳共用,行气之力更著;炙神曲、炒麦芽、炒山楂均有消食健胃之功效,麦芽兼可疏解肝郁。全方选药精当,配伍严谨,共奏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之功。结论:八味和胃汤能够明显消除患者临床症状,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肝胃不和型)的理想药物。